第A06版:太湖周刊·文学

难忘家乡的那条河

  □杨桂兴

  在2025年总台春晚上的惊艳亮相,着实让古运河及清名桥火了一把,而与古运河相接的伯渎河也因此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伯渎河,又称伯渎港、泰伯渎,是无锡历史上第一条人工开凿的河道。作为无锡运河水系的一部分,伯渎河自清名桥向东,流经我的家乡新吴区江溪街道,然后流向梅村、鸿山、荡口、甘露等街道乡镇,最终流入苏州相城区的漕湖,全长约43公里。

  商朝末年,泰伯在梅里建立勾吴国后,为了灌溉、排洪,率领当地百姓人工开凿伯渎河。伯渎河的开挖,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对江南的经济发展和吴国的逐渐强大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悠悠伯渎河也遭受过巨大的灾难。据《江溪街道志》记载:1954年,无锡地区经历了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伯渎河也难以抵挡洪水的肆虐。汹涌的河水溢出河岸,淹没周围农田民舍。地处伯渎河畔的前进村(俗称驴桥湾)本来就地势低洼,顷刻间变成一片汪洋。村民们欲哭无泪,只得投亲靠友,艰难度日。当时,乡间流传着一首民谣:“没(淹没)煞驴桥湾,十年倒有九年淹,生了女儿宁可河里甩,不肯嫁到驴桥湾。”

  这场洪灾也激发了驴桥湾人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决心。洪水退去后,驴桥湾里锣声四起,全村数百号民工在村干部带领下,迅速聚集到伯渎河沿岸及其支流旺庄港河堤。大家扛的扛、挑的挑,抬泥挖土,加高圩岸,连续突击一个多月,将圩岸足足加高了一米多。

  1955年3月,驴桥湾人在西巷口建造起第一座水闸。3年后,村民自发筹款,在驴桥浜伯渎河口再建一座水闸,取名“群英闸”。为了进一步加固圩岸,从1974年至1982年的8年间,在村(当时称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请来能工巧匠,在圩岸外侧修筑了4.3—4.8米高、2.8公里长的石驳岸,并以高标准新建了一座30米长的套闸和排涝站,达到了灌排两用、船只内外通航的目标,有效提高了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

  无锡乃江南水乡,河汊密布。伯渎河与大运河紧密相连,唇齿相依。她犹如一根轴线,将锡东地区的自然河流串联起来,不仅引来源头活水,还将其编织成一张贯通东西的水上运输网,承担着重要的船运功能。那时候,人们常能看到河面上船来船往的繁忙景象。周围村民建房所需的砖瓦材料和生产生活物资也依托这条黄金水道,通过支流运抵千家万户、田间地头。而常年在伯渎河上撒网打鱼的渔夫,每天都会摇着网船(小渔船),把当天捕到的鲜鱼活虾送到附近的村巷,让村民购买尝鲜。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伯渎河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20世纪70年代末,乡镇企业在苏南地区迅速兴起。没几年时间,伯渎河及其支流岸边就建起了数百家工业企业。家乡也随之建起了化工厂、印染厂、淀粉厂、纺织厂、机械厂和塑料制品厂等几十家工厂。

  2007年夏季的太湖蓝藻污染事件敲响了治理太湖、整治河道的警钟。当地迅速行动,将伯渎河的整治提升作为工作的切入口,牢牢抓住控源截污这个关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率先关停一批重污染企业,动员企业迁入工业园区,全面排查雨污管道存在的问题并迅速整改修复,确保从源头截断污水。与此同时,对伯渎河分段疏浚并对40条支流采取河道生态修复及活水引流措施。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无锡各地治理太湖、整治河道的措施更加扎实,形成综合治理和协同治理的好做法,促进了伯渎河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从此,伯渎河长期保持三类水质,恢复了昔日清澄明秀、温婉柔情的面貌。

  进入21世纪,我国高铁、高速和公路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伯渎河渐渐失去水上运输的功能。在继续发挥伯渎河生态调节作用的同时,将其打造成一条高标准生态文明景观河,成为家乡人民的梦想。

  2019年,新吴区政府正式启动伯渎河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规划投资15亿元。其设计理念,以“梦回伯渎,七里画廊”为愿景,通过清理河道、恢复生态、建设景观和人文设施,打造新一代滨河生活方式的文化休闲空间。2024年底,自高浪路至兴昌南路段7.7公里河岸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正式竣工。其中,处在城市密集居住空间的江溪街道4.1公里河岸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已于2023年底完工。目前正在施工的兴昌南路至招商城段将于2025年底前完成,到时可将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与梅村古镇滨水步道全线贯通。

  一个春日的早晨,笔者从居住的经开区乘坐地铁回到江溪街道。昔日的驴桥湾,如今已是高楼林立的前进花园社区。站在横跨伯渎河的人行桥上,向东远眺,但见两岸花木扶疏,绿树葳蕤。悠悠伯渎河在清晨阳光的映照下,泛起似镜般的盈盈光泽,清澈而平静。走下观景桥,漫步于伯渎河畔,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慢慢前行,身旁各种健身器材、娱乐设施、步行驿站一应俱全,三五成群的市民在这里运动健身、休闲娱乐,尽享新时代赐予的美好生活。

  继续沿着彩色步道前行,又见木质地板与亲水平台相连。河岸边,一排排柳枝随风起舞,一树树樱花缤纷烂漫,一幅人水和谐的华美画卷展现眼前。

  望着缓缓流淌、碧悠悠的一泓清水,想起千年伯渎的沧海桑田,我的心中充溢着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