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老伯家住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今年4月初,他参与了堰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全民癌症防控问卷调查及三项生物学检测。其中,粪便隐血检测结果呈阳性,经评估,他被判定为结肠癌高风险人群,随即被安排进行肠镜检查。这一检查,发现了他肠道里的问题,检查结果提示为癌前病变。目前,孙老伯正在接受进一步治疗。
自2024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全民癌症防控行动以来,无锡市积极推动医疗服务从“被动治疗”向“主动健康”转型,逐步构建起全人群覆盖、全周期管理、全社会参与的多层次、立体化肿瘤防治网络。
记者从无锡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2024年,全市共有48.19万人次参与癌症初筛,经国家癌症中心评估,“五癌”(肺癌、肝癌、食管癌及胃癌、结直肠癌)高危对象达14.9万人次,完成精查项目3.14万人次。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的早期比例从2020年的27.38%提升至2024年的34.91%,5年生存率提高到46.90%。
广泛“防”:推动防癌关口前移
上午9点,市民李女士来到锡山区安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工作人员引导下,她打开手机灵锡App,找到“医疗健康”下的“全民癌症防控”界面,开始进行癌症风险评估自测:“您是否饮酒?您是否白天或晚上经常咳嗽……”按照提示填完初筛问卷20分钟后,李女士就收到了癌症风险评测结果,随后完成了三项生物学检测。
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病防制科主任钱云介绍,《防癌风险评估问卷》是市民进行癌症初筛的第一道关口,18岁以上市民可积极参与癌症防控行动。通过无锡市全民癌症防控行动信息平台,将该平台数据与国家癌症防控平台直接对接,逐步建立起全市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数据库,实行数字化癌症风险评估与全程无纸化筛查,从而筑牢癌症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据最新数据,2024年无锡市癌症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为81%。这与近年来无锡大力推广科学防癌理念密切相关。作为市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在去年发布六大高发肿瘤的《规范化诊疗白皮书》基础上,今年继续推出《无锡市全民癌症防控行动科普系列丛书》,助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规范“治”:打造早诊早治新模式
“还好发现得早,治疗及时。”近日,52岁的王先生拿到年度体检报告,结果让他心里七上八下:胸部CT显示右上肺有个磨玻璃结节,同时肿瘤标志物筛查异常。他前往江大附院进一步诊治,经过多学科团队综合诊疗,最终确诊为早期肺癌。该院胸外科为其实施了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术后5天,王先生顺利出院。“通过早诊早治,不给肿瘤发展到中晚期的机会。”江大附院胸外科主任翁鸢说。
4月13日,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无锡市肿瘤早诊早治工作模式”也随之正式发布,实现早筛、早诊、早治的无缝衔接。“这一模式主要是为精查阳性患者提供免费线上多学科专家预诊和全程健康管理指导,精准衔接临床规范化治疗,从而形成癌症诊疗闭环。”江大附院副院长、肿瘤诊疗中心主任茆勇介绍。
依托无锡市肿瘤专科联盟单位和48家癌症精查定点医疗机构,无锡市肿瘤早诊早治工作模式初步遴选了12家早诊早治定点医疗机构,完善初筛、精查到早诊早治以及康复全流程的医疗服务,让真正需要治疗的患者能够获得精准诊断、及早治疗、规范随访的肿瘤规范化诊治。
近年来,无锡市全民癌症防控行动不断落实落细。早在2010年,无锡市便开始实施妇女免费“两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项目,2013年实现“两癌”免费筛查常住人口全覆盖。2024年,无锡在全省率先启动全民癌症防控行动,为18—74周岁人群开展癌症风险评估指导,为45周岁以上人群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为45—74周岁初筛评估为肺癌、肝癌、食管癌及胃癌、结直肠癌的高风险人群进行相应的精查确诊。
市卫生健康委表示,2025年是全民癌症防控行动第一轮“三年行动”的重要节点。以全民癌症防控行动为重要抓手,全市各体检机构要更加主动参与全民癌症防控行动,优化服务流程,实施闭环管理,提升服务质效;各精查机构要开通绿色通道,延伸早诊早治服务,合力形成“可知晓、可评估、可筛查、可诊疗、可康复”的“五位一体”全民癌症防控体系,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高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