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开出了音乐书店,书中的风景与现实的风景融为一体,美得让人挪不动脚步;社区闲置用房升级改造为温馨书屋,主理人推出的一场场创业帮扶活动助力全职妈妈们开启新的生活;历史建筑变身为特色阅读空间,文物“活”起来的同时,更成为热门打卡点……这些遍布无锡城乡的城市书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钟书房”。
截至目前,无锡已建成百余个“钟书房”,形成了优质公共阅读空间矩阵。结合城市更新,我市正努力提升阅读空间使用效能,扩大阅读活动覆盖群体,加快构建优质公共阅读资源直达基层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钟书房”建设成果,让“钟书房”深度融入市民生活,赋能城市发展。
参与城市更新,彰显地方特色
以书香为媒,以音乐为介,打造一场湖畔“乐读”盛会。4月18日,在湖心乌托邦的伊德音乐书店外,知名音乐人赵照携手江南大学中外学生,用优美的文字与旋律共赴《山湖之约》。湖景中,音乐伴着书香,渤公岛上,以蠡湖为天然幕布的“乐读慢岛”正是这样一座无边界的“钟书房”。“这样的空间很放松,适合阅读,也适合音乐,能让人沉静下来。”赵照说,无锡是一座很有活力的城市,音乐与阅读有着相通的气质,无锡巧妙地把音乐与阅读相融合,很有想象力。这是我市首个开在岛上、以音乐为主题的“钟书房”,收藏展示有数百张黑胶唱片和各类音乐书籍,吸引着音乐与阅读爱好者前去打卡,而音乐与书香元素的融入,更令渤公岛景区焕然一新。
在我市百余个“钟书房”中,有新建的,也有在原有优质社区书房、农家书屋基础上改扩建的,还有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等合建的。(下转第3版)
书香盈润,“悦”读让城市更美好
(上接第1版)这些“钟书房”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彰显地方特色,深度融入城市肌理。新吴区“钟书房”旗舰店“知书梅里”书房建在梅里古镇,凸显传统建筑形态,是全市首个收藏古籍的“钟书房”;地处崇安寺街道后西溪社区的“钟书房”与钱锺书故居相隔200米,藏书以钱锺书、杨绛先生的作品为特色;“畅享家·钟书房”开在无锡经开区雪浪小镇数据创新中心内,通过“商业+公益+服务”的互融互促模式,为创业者提供自由办公、商务联谊、商业洽谈的空间。
弥补场馆不足,融合多元业态
“感觉特别方便,不用专门跑去图书馆了。”“环境很好,书也很丰富,每次来,靠窗的位置都很抢手。”“这里的活动挺多的,经常带孩子来参加,饮品也很好喝。”……对于身边的“钟书房”,市民们都很欢迎。市委宣传部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根据“普惠均等、方便读者”的原则,“钟书房”的设置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兼顾地段好、人流量大、覆盖人群广、周边市政设施配套好等因素,真正做到“人在哪里,书房就建到哪里”,而随着一个个“钟书房”的建成,也有效缓解了各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压力,弥补了我市基层阅读服务设施建设不足的短板,并通过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参与,提高了基层阅读设施的服务质量。
“阅读+书店”“阅读+轻食”“阅读+美术”“阅读+音乐”“阅读+社区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社会力量的注入,我市“钟书房”正不断解锁“阅读+”模式,推动城市书房创新发展。走进梁溪区清名桥街道妙光塔社区的妙享空间“钟书房”,人们不仅可以在此买书、阅读、参加活动,全职妈妈还能在此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开展公益服务、打造专属品牌、实现自我成长。今年,在街道、社区的支持下,由爱心企业发起的“全职妈妈就业创业”项目将在此进行。“我们希望以‘钟书房’为平台,吸引更多全职妈妈加入,鼓励、帮助女性从家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项目负责人丁春红说。
创新建设举措,聚合优质资源
位于鸿山街道的“盈香书院·钟书房”由后宅居委改造,地处农村,为缓解乡村文化人才匮乏、产品服务形式单一、供给和需求错位等问题,相关部门邀请第三方机构开展常态化和定制化阅读活动。“为了提升‘钟书房’的管理水平,在坚守公益属性的前提下,我们尝试邀约第三方‘阅读管家’介入。”市委宣传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第三方“阅读管家”在“钟书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负责书房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包括图书的采购、分类、上架、借阅等,同时还策划和组织各种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作家签售会等,利用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服务群众、丰富市民阅读体验。
今年的太湖读书月启动仪式上,“相约钟书房 书香满锡城”作家进基层百场“悦”读活动同步启动。无锡市作协主席黑陶介绍,接下来,市作协将以各地“钟书房”为阵地,邀请毕飞宇、苏童、范小青、马未都、单霁翔等名家以线下讲座、视频讲解等形式与大家分享阅读与文化。“我们鼓励全市各级各类‘钟书房’创新开展结对共建,聚合优质资源,努力打造‘钟书阅读’品牌。”市委宣传部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目前,我市正逐步推进“钟书房”线上平台建设,将书香地图通过百度地图、VR全景、内容介绍等方式呈现,同时,在“钟书房”线上平台设置电子阅读、活动报名、文创产品售卖、福利发放等版块,让公众及时了解“钟书房”最新信息,持续助力“钟书房”长红。
(张月、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