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在江南水乡“看见”无锡船

  □ 余若澜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2025年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无锡景·家国情》节目唱响了无锡的千年文脉和无锡人的家国豪情,其中无锡船贯穿始终:演出在画舫上惊艳开场,王劲松扮演的儒商于现代工业驳船上慷慨诵出无锡人敢创人先的勇气、实业报国的豪情,船体地屏上用现代科技呈现出未来产业的影像,伴随着一句“升帆咯”,一艘艘帆船带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驶向太湖。演出别出心裁地凸显了“船”这一江南水乡不可或缺的记忆载体,也启发我们赓续江南文脉,要“看见”无锡船。

  “看见”文化历史长河中的无锡船。“古运河因船而兴,工商城因船而名”,从艅艎、洛神舟、龙舟,到西漳船、黄鹄号等,无锡船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造船史上都可圈可点。运河造就米、布、丝、钱四大码头,船彰显着工商繁荣。明清时无锡已成为著名的造船中心,清代五姓十三家获批造船特权,建造航船、货船、渔船、营船(“沙唬”战船)等,尤以大棚宽舱、雕梁画栋的灯船驰名江南,船凝练了工匠技艺。上海、浙江的游人乘着游船到无锡欣赏山水胜景,船增添了江南诗意。依运河而生的勤劳船夫,将江南小调一路唱到了运河终点,至今通州运河号子还用北方的口音唱着《无锡景》《紫竹调》《茉莉花》等江南民歌,船驶出了开放包容。“看见”文化历史长河中的无锡船,便油然而生对这座江南水城的敬意与自豪。

  “看见”时代进程中领航的无锡船。在救亡图存的近代,无锡人徐寿与华蘅芳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面对列强的经济入侵,民族资本家荣德生将面粉商标定为“兵船”,捍卫粮食这一国家经济命脉。在革命历程中,无锡船亦可圈可点。1959年,嘉兴有关方面按照无锡造船师傅徐步皋所绘的《南湖游山船船体结构图》复原南湖红船,在中国革命的原点烙下无锡的印记。1956年,春雷造船厂诞生在无锡县东亭乡,是我国第一家集体性质的社队企业,被誉为“乡镇企业的源头”。2020年11月,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在无锡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时代的巨浪中,无锡船奋勇争先。“看见”时代进程中的无锡船,将给这个城市带来为国争先、攻坚向前的精神力量。

  “看见”山光水色里穿行的无锡船。无锡船承载着江南文化的深邃记忆,穿越了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赓续江南文脉,建议多措并举让更多的人“看见”在山水中航行的无锡船。建议设计并开发长江、运河等水道景点,用现代科技手段让游客能够虚实结合、沉浸式体验船行于大江大河之上的宏伟景观,了解百年工商名城的厚重历史和发展历程,推动工业旅游新业态发展。加强与苏州、湖州等环太湖城市在水上旅游路线方面的合作,实现太湖游轮的常态化运营,重现“一船贯通河湖景,半日尽览无锡春”的游船盛况。开发独具江南文化底蕴的专题航线,结合水景与沿岸风景引“山水入镜”,打通航道“堵点”,贯通太湖与五里湖,将太湖风景与梁溪十里画廊串珠成链,通过复原或命名等方式让艅艎、洛神舟、龙舟、西漳船、黄鹄号等无锡历史名船重现山水之间。鼓励发展桨板、帆船、皮划艇等水上运动,培育、落地极具观赏性的水上赛事,再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太湖水景。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要让市民“看见”山光水色里的无锡船,让无锡船在新时代以新的动能继续前行。

  (作者单位:无锡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