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422尾中华鲟回到母亲河怀抱

守护美丽长江濒危鱼类科学放流活动在江阴举行

  本报讯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当天上午,“守护美丽长江——濒危鱼类科学放流活动(第二期)”暨“守护美丽长江”网捐项目发布仪式在江阴市韭菜港码头举行,422尾中华鲟和16000尾长吻鮠被分批放流至长江江阴段。

  近年来,我市在慈善与环境保护、生态修复融合发展上作出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去年11月,市慈善总会(市慈善联合会)发起中华鲟在长江江阴段的首次科学放流,有效丰富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推动长江水生态的整体修复。与去年相比,第二期科学放流活动在募捐渠道和项目内容上均有升级。为引导更多爱心企业和个人加入长江生态保护,今年募捐渠道从“单一线下筹款”发展为“线下与线上并举”,目前,“守护美丽长江”线上项目已在腾讯公益、无锡善捐平台上线,相关筹款活动将常态化开展。此外,今年还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科普”“净滩行动”“净山计划”“碳中和培训”等环保活动,科学放流逐渐发展成为内容丰富的慈善品牌项目。

  这是一次汇聚各方力量、心手相连守护长江生态的联合行动。活动得到农业农村部批准后,由江阴市人民政府、无锡市慈善总会(无锡市慈善联合会)、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下转第2版)

  422尾中华鲟回到母亲河怀抱

  (上接第1版)活动由长电科技环保与健康慈善基金全额资助。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的活动是首个“市县联动”慈善项目,无锡市慈善总会和江阴市慈善总会共同围绕“守护美丽长江”主题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筹集善款,充分发挥“1+1>2”协同效应,扩大项目影响力。

  当天放流的中华鲟和长吻鮠分别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和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物,其中,中华鲟是长江水生生物的旗舰物种,是反映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性物种。据介绍,当天放流的中华鲟分两个年龄梯队,包括4尾5龄中华鲟和418尾2龄中华鲟,放流现场,这些长江的“孩子”沿着滑道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

  为什么选择在长江江阴段放流?据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利民介绍,中华鲟生命中90%的时间在海洋度过,长江江阴段位于长江下游,选择在这里放流是希望这些中华鲟能回到大海,让渔业资源得到更为直接的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类慈善公益活动任重道远。市慈善总会(市慈善联合会)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慈善总会将发挥枢纽型慈善组织的作用,联合政府、爱心企业、慈善公益组织、专业机构、爱心个人等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共同参与长江流域生态保护。

  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出席活动。

  (杨雯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