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23日举办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2025》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上,无锡中院发布了法治化营商环境7.0版行动方案。该方案在过去6年6版行动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升级,更加注重用户思维、更加注重司法规律、更加注重企业感受。其中,方案针对性推出“保全白名单”减负行动,努力实现债权人利益保护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之间的平衡。
“保全白名单”减负行动,借鉴了天津等地法院的先进经验,回应了当前民营经济在诉讼保全领域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无锡法院将与银行合作,将“信用”和“减负”结合起来,由银行等金融机构给出其认可的优质信用企业名单,对名单中的企业保全事项先行担保,法院对名单中的企业财产不再保全,避免企业基本账户及其他核心资产因流动资金不足而被“恶意”保全,最大限度减少保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
“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一笔订单延迟交付、一笔资金周转不过来,企业的处境就会相当艰难。”无锡中院民二庭庭长蒋馨叶介绍,此前,中院曾遇到两家企业因部分细节未能谈妥,一方一怒之下申请保全查封另一方资产的情况。即使后续解封了账户,但企业账户被查封期间造成的损失是不可逆的,也相当消耗法院及企业的精力。如今,“白名单”中的企业即使遭遇保全,也不会影响经营。下一步,中院还将完善对“白名单”的日常管理,明确企业申报条件、禁入条件和评审标准,加强动态监管、共同监管,建立惩戒与退出机制,加大对失信爽约的处罚力度,增强企业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
相较于往年的版本,7.0方案不仅更加精简,让企业更容易看得懂、记得住、找得到,还切实解决一批“老大难”“小痛点”问题。2024年无锡中院推出了“办不成事反映专窗”,截至2024年年底,共接待来访群众1270批次1347人,办结率98.03%,获得广大诉讼当事人的一致好评。基于“办不成事反映专窗”、安商惠企“十百千万”行动、“法官+工作站”等现有成果,7.0方案进一步创设“中小微企业意见建议直通车”模块,优化“办不成事反映专窗”工作流程,提升服务项目的集约化、便利化程度,努力让企业切实有“能办事、办成事、办好事、办快事”的获得感。
“这个‘保全白名单’减负行动和‘办不成事反映专窗’都非常贴心,切实提升了企业的安全感!”在发布会后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多名企业家在阅读该7.0版方案后如此表示。
(崔欣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