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纵横

“地面多备几手,太空才能得心应手”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结合任务特点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4月23日11时,执行这次任务的3名航天员首次公开亮相。陈冬担任指令长,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个三次飞天的航天员。首次实现飞天梦想的航天驾驶员陈中瑞、飞行工程师王杰,均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

  陈冬:期待收获更多突破

  第三次飞天,陈冬的心情激动依旧。

  “每一次太空之旅都是独一无二的,期待通过飞行收获更多经验,收获更多突破。”他说。

  对陈冬来说,岁月沉淀的不仅是鬓角的数根银丝,更打磨出一份举重若轻的沉稳气度。

  根据计划安排,这次任务既有复杂的出舱活动,也有精细的实验操作,还要面对日常维护维修等挑战。

  乘组一经成立,陈冬便与教员团队结合乘组和任务的特点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依据任务优先级科学规划课程顺序,针对薄弱环节增加训练频次。

  “我们乘组秉承‘地面多备几手,太空才能得心应手;地面拼尽全力,太空才能应对有力’的理念。”陈冬说。

  陈中瑞: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小时候,陈中瑞的梦想是当一名拖拉机驾驶员。初中毕业那年暑假,一个偶然的契机让他心中种下了飞行的梦想。他想,空中开飞机岂不是比地上开拖拉机更神气?

  2003年9月,陈中瑞考上原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如愿成为一名飞行学员。经过近两年紧张扎实的学习训练后,陈中瑞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体验飞行。那天,陈中瑞驾驶战机翱翔在白云之上,飞机在他的操纵下没有任何摇摆偏移,飞出一道稳稳的航迹。

  后来,他是同批次飞行学员中首批放单飞的。

  2018年,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正式启动。陈中瑞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通过严苛的选拔,让梦想变成了现实。

  当飞行员时,他习惯把操作手册背得滚瓜烂熟之后进行操作。可作为一名航天员,不仅自己要一步步比照手册,甚至乘组也要对照手册分工协作,确保每一步每一个操作都准确无误。他不得不下大力气改变以前养成的思维方式和操作习惯,剔除曾不懈努力才烙在身上的肌肉记忆。

  入选神舟二十号乘组后,陈中瑞深知,在太空中的每一个操作、每一个细节都关系任务成败,地面训练更要分秒不差,毫厘不失。每次大型试验、大项操作,陈中瑞都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对任务流程、操作手册都反复背记、烂熟于心,一遍遍推演,一遍遍练习。

  指令长陈冬这样评价他:“心理素质好,沉着冷静。操作上手快,一步一动,很稳当,让人很放心。”

  王杰:维护好“太空家园”

  王杰就出生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一个小村庄。

  2018年,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启动了。此时,王杰已经研究生毕业,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一名科研人员。感觉自己各方面符合条件,王杰报名参加了选拔。

  挑战,如期而至。体测3公里,王杰跑着跑着就落在了后面,很快被空军飞行员出身的同批航天员们“套了圈”。

  “虽然不是最后一名,但也是倒数了。”王杰提到这事,仍感到难为情。

  为了和队友步调相谐,王杰常常给自己加练。被称为“太空万里穿针引线”的手控交会对接是个难点,他先练基本操作,再加条件练习,练多了就熟了,成绩逐渐稳定下来。

  尽管现在有平板电脑等各类电子设备可以用来做记录,他还是更喜欢手写。他做了十多本笔记,常用的有五六本,训练时随身带着。

  经历4年多艰辛训练,王杰成功入选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

  4月24日,他的飞天梦将圆。他说,自己迫不及待想去体验失重的感觉,迫不及待想从太空的视角欣赏地球家园的美景……

  当然,他最大的期待还是顺利完成好飞行任务,管好用好维护好“太空家园”。这一次,王杰依旧带上了笔记本,想把“天上和地面不太一样的地方”“可以优化改进的地方”等体会和感受全都随手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