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的喧闹,装修电钻的轰鸣,深夜飙车的“炸街”……一直以来各种噪声污染无孔不入,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人们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失眠、头痛等健康问题。近年来兴起的“宁静小区”建设破解了这一困境,通过采取安装噪声监测设备,限制装修时段和噪声分贝,专人专责等措施进行源头防控,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建立长效机制和本地化的标准,让宁静小区成为生活标配,才能从根本上守护市民的身心健康与幸福感。
建设宁静小区是提升城市宜居品质、推进精细化治理的必然要求。宁静小区是指通过噪声污染控制,声环境质量达标、居民满意度较高,能为居民生活居住、学习办公提供安静人居环境的小区。截至目前全国已创建2132个宁静小区,无锡已有多个小区如申芯华庭、万科金域蓝湾等,采用“噪声监测+柔性执法”的模式,尝试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然而,各部门职责不清晰、智能化监测设备少、专业治理手段较为滞后的问题仍然存在,难以实现对噪声的精准防控和高效处置。
建设宁静小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和本地化的标准。天津、上海、重庆、杭州等城市已开展宁静小区试点创建,重庆市通过“AI数智网格员”和智能化监测推进治理,厦门市制定地方标准并试点验收多个小区……无锡可以借鉴这些城市的经验,结合老新村常住居民混杂、新小区周边路网密集等特点,针对居民的实际需求来推进宁静小区建设,引进更多科技监测设备,形成政府、物业、居民三方协同治理体系,以长效机制固化治理措施,用本地化标准细化执行规则,真正解决好群众家门口的噪声问题。(刘浠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