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高邮有个“曾钰村”

  几乎每年的清明节和11月8日,无锡人胡继芳都要去高邮汤庄镇,到曾钰村给小姑胡曾钰扫墓。“11月8日是胡曾钰烈士牺牲纪念日,曾钰村原来叫安乐村,因为胡曾钰在这里牺牲,为了纪念她,安乐村改名为‘曾钰村’。1975年到现在,50年过去了,我每次去曾钰村,村民们都很热情,大家说,正是当年胡曾钰带领7名战士用生命护卫村民,这个村庄才得以延续至今。”胡继芳告诉记者。

  江都、高邮、宝应地区,是新四军苏中战略要地。1941年,新四军六师奉命转战苏中。在新四军六师队伍中,有一位大胆泼辣、做事果断的女战士,她就是胡曾钰。胡曾钰1921年4月生于无锡堰桥胡家渡村。胡曾钰的大哥和二哥都参加了革命,受家庭影响,她从小爱打抱不平,心怀民族大义。胡曾钰初中毕业,在梅村小学当教员。1939年9月,胡曾钰参加江南抗日义勇军宣传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18岁的胡曾钰对母亲谎称外出求学便离开了家。“我父亲胡曾锽送她到了斗山山头,有两位同志前来接洽。那是他们兄妹最后一次见面。”胡继芳说,自此,胡曾钰转战南北,宣传抗日救国。

  胡曾钰历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第五十二团宣教干事、苏中区党委三区区委武工队队长、高邮三区机关宣教科长等职。1942年11月8日,日伪军水陆并进对樊北地区进行分割“清剿”和“扫荡”。早上7点,高邮三区机关人员正在开会,屋外突然传来汽艇声。情况危急,胡曾钰首先想到了乡亲们,她主动请命,带领一个班的7名战士,在安乐村挨家挨户通知大家向西南的薛舍转移。刚到薛舍,南路“清剿”的敌人又包抄上来。胡曾钰果断开枪,边撤退边用枪声引诱敌人,为大部队安全撤退赢得了时间。

  (下转第2版)

  高邮有个“曾钰村”

  (上接第1版)

  机枪扫射过来,胡曾钰腿部中弹。敌人围了上来,战友们一个个倒下,最后只剩下胡曾钰一人。她拼尽全力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倒在了田埂上。日伪军操起刺刀对着胡曾钰就是一阵猛刺。在胡曾钰和战友们的掩护下,三区机关人员和村民们得救了。胡曾钰倒在了血泊中,壮烈牺牲,年仅21岁。日伪军走后,战友们赶到,看到了胡曾钰在田埂上写下的带血的字迹,只能依稀认出两个字——“家乡”。乡亲们将胡曾钰的遗体安葬在安乐村。后来,当地的村庄、学校、河道、桥梁、广场等都以“曾钰”命名。

  1976年,地方政府将胡曾钰烈士遗骨移葬于曾钰小学校园内,立碑纪念。2006年,当地建成了胡曾钰烈士陵园。胡曾钰1942年牺牲,很长一段时间她的家人都没有她的消息。高邮当地也一直在为烈士找家,直到1975年才确认了胡曾钰的家乡在无锡。也正是在1975年,胡继芳第一次去高邮给小姑扫墓。“村民们听说终于找到胡曾钰的家人了,都到胡曾钰墓地旁等着,全村男女老少来了3000多人。见到我们,齐刷刷跪了一地,我和父亲也跪了下去,泪流满面。”胡继芳说,那个场景,她永生永世也忘不了。

  这些年,胡继芳捐出了胡曾钰的家书等烈士遗物,加入了无锡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还成为了地方红色宣讲团的成员。她要把胡曾钰烈士的事迹讲给更多人听,让大家知道一位无锡抗日女烈士和高邮曾钰村的故事。(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