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发布厅

与企同心,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篇

  无锡振达钢管正处于转型“关键期”。资金不“断链”才能保障企业行得稳,振达连续八年通过无锡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平台申请应急转贷资金。“资金申请一天到账,有了这笔资金‘过桥’,企业才得以全力投入制造生产。”相关负责人许满柱介绍。

  在工信条线组织的一场走进某晶圆厂的产业对接活动中,先导集团产业园内的一家半导体公司获得了与龙头企业当面展示技术产品能力的机会,双方达成合作,成为携手共进的伙伴。

  7月,一场“无锡市—大湾区AI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暨智能装备产业链对接交流活动”让随行的70余名无锡企业家颇有收获:悟空风行总经理何峥晖一回来就着手拓展公司业务;科正晖总经理王金平和优必选等企业人士互加联系方式,计划添置20台人形机器人产品;埃姆维亦抓住机会收获订单。

  去年4月,雄伟精工在工信条线工作人员走访中得知可尝试申请超长期国债后,立即着手筹备。在部门指导下,企业于今年顺利通过评定,获批财政资金2900万元,大大减轻技改投入的资金压力。

  为进一步推进AI赋能制造环节,飞而康采买了一批算力设备。根据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其设备采购可享30%的金额补贴,企业加快人工智能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发展更有信心。

  凝心聚力优服务,护航企业稳增长

  顶住外部冲击、有力应对挑战,无锡工业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半年答卷”:1—6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34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4个实现增长,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4.6%,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数字跃动的背后,是一场驰而不息的“护航行动”。今年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始终紧扣“强产业、优服务、促发展”的主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产业势头向好提供服务保障。

  体系育企

  如果用两个字来总结今年以来的为企服务工作,那一定是“精准”,这源自两个体系的建立。向内,提升企业服务工作的体系化,建立领导带头、各相关业务处室分工负责、企业服务小组办理企业诉求的企业走访和服务机制,形成“精准分办—函商协调—总结优化”闭环管理流程;面向企业,夯实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发现—培育—认定—扶持—做强”机制。

  “希望扶持政策在重点关注新兴产业同时兼顾支持传统产业”“希望政府协助引入相关产业配套资源”“希望加大项目填报指导力度”……年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就梳理了462家企业,一条条企业诉求在常态化的走访中浮出水面。截至七月底,累计走访企业306家,共收集企业诉求90条,办结75条。

  中小企业是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大企业是工业经济“压舱石”,无锡对企业的服务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今年,无锡出台全市重点工业企业产值提增三年行动计划,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走访全市50亿元及100亿元规模的51家重点工业培育企业,逐条梳理企业在项目建设、创新发展、市场开拓、要素保障等方面的诉求,研究纾困解难的针对性举措和路径。

  政策惠企

  一系列立足城市战略、紧贴企业所需的政策密集出台,为服务工作“立柱架梁”。

  今年以来,无锡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政策落地实施、稳步推进;2月,无锡市支持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优化企业载体建设;3月,关于加快培育发展“465”现代产业集群链主企业的实施意见发布,以链主为牵引,打通产业链上企业互通渠道;4月、5月,市政府关于建设“人工智能+”标杆城市的政策意见等“1+2+3”系列政策相继落地;6月、7月,新

  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接档”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一支支服务队伍带着“政策包”开展线上线下解读活动126场,覆盖企业5000家(次),构建了“上下联动、政企协同、全域覆盖”的立体化宣贯体系。

  服务亲企

  不光要当好政策精神的“宣传员”,还要当好服务企业的“联络员”、企业困难的“化解员”。为企业合作建平台、拓渠道,工信条线上半年组织“十百千万”协作配套活动54场,覆盖企业超2200家(次);推动智能化改造纵深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系统布局、传统产业融合突破创新,从财政补贴、人才引育到融资支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一件件利企“小事”,搭建出当今无锡“一竿子到底”协同并进、高效运转的服务体系。

  真招实招取得成效:上半年,我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新增7个项目列入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37个项目列入专项再贷款库;全市1153家企业完成基础级及以上智能工厂建设,其中238家企业入围江苏省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列全省第一;新增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32家、列全省第二。

  故事还将继续书写。“以常态化走访服务重点企业(项目)作为持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的抓手,有力保障企业诉求有序化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士表示,将进一步健全诉求办理机制,形成常态化、精细化的企业诉求收集交办体系;落实落细全市重点工业企业产值提增三年行动计划,强化重点企业动态培育服务;梯度培育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加快培育链主企业,壮大专精特新队伍,持续强化为企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为企“架桥铺路”,无锡捧出“金点子”

  应急转贷——急企业之所急

  无锡中小企业应急转贷资金被认为是“最接地气”惠企政策之一。这是一项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转贷续贷过程中的资金困难而创新打造的短期资金服务。该项目自2014年成立以来,惠及企业1.1万家,以1亿元的资金总盘撬动1239亿元的应急资金效应,续贷总额累计1346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19亿元。

  “转贷应急资金日息只需万分之二,是企业原有融资成本的十分之一不到,可以降低企业款项占用周期。”相关人士介绍,今年1—7月份,市级转贷应急资金管理平台共为487家中小企业办理704笔转贷业务,共使用转贷应急资金61.27亿元。

  企业“沙龙”——共探破局之道

  定位“无锡市企业家的交流平台”,无锡创新打造的无锡企业家主题沙龙品牌已常态化举办了近30场,为政、金、产、学、研、用、创深度融合提供更开放的交互平台,在推动跨界协同、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助力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无锡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人士介绍,基于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源支持,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高效,沙龙更具专业性、高效性。今年以来,围绕“AI技术驱动产业革新”“聚焦企业级AI应用,打造‘智造’新标杆”等热点特色主题,已举办了四期,远东控股、格罗瑞等近百家企业及业内专家参与其中,面对新时代的技术浪潮,共探破局之道。

  聚焦热点——托举产业攀高

  以产业小循环促进经济大循环。“一次见面胜过千封邮件”,无锡深化开展“十百千万”协作配套活动,上半年,组织企业奔赴浙江、上海、西安等地抢订单、拓市场、把方向。54场活动中形成总金额50.64亿元的意向订单。

  市场关注的、企业需要的始终是无锡的努力方向。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组织的人工智能赋能供需对接活动就有10场;持续放大地方产业优势,集成电路“四个对接”活动已举办6场,推动更多本土优质企业融入长三角集成电路制造核心体系。

  设备更新——助力转型升级

  技术改造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密码,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又给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带来新的契机。今年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聚焦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行业,梳理“设备供给、设备需求、企业融资、技术改造”四张清单,打造了“智造耕新荟”这一品牌对接活动。

  目前活动已举办5期,近300家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企业参与到活动中来。据不完全统计,已达成30余项供需对接合作意向。上半年,全市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3%,列全省第3位。

  关注设备更新企业的融资关键性需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金融部门与当地10家银行建立沟通机制,优化贷款流程、简化审批手续,为有需求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依托联动机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共向合作银行推送超200个项目,合作银行为企业发放贷款81.8亿元。

  市校共建——技术产业共振

  自4月份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与江南大学市校共建办公室、产研院、科研院以及相关产业学院开展务实对接,加快重点领域产学研对接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名城名校”相互加持、“共荣共进”双赢赋能。

  工信条线共梳理汇总150家企业提出的近300条研发诉求清单,江南大学梳理形成8433项有效发明专利、269项分析检测能力、485台可开放共享仪器设备等清单。双方围绕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纺织服装、新质食品等领域组织产业融合创新对接活动4场,促成合作意向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