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教育周刊

新建30所学校,孵化35所优质学校

梁溪区晒出教育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2025年是梁溪区“‘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为更好地总结教育工作成果,开创全区教育工作新局面,梁溪区于近日举行“我们的答卷”2025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十四五”教育成果汇报活动。

  扩资源强师资,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根基

  “十四五”以来,梁溪区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一组组数字组成该区教育发展的答卷。

  在资源供给上,梁溪区投入37.6亿元新建学校30所,在全省率先试点高密度学校建设,通过集团化办学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实现“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为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该区设立教师发展基金,5年引进青年教师1569名,青蓝工程、硕博培养、高校合作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比例达 25.4%。此外,梁溪区坚持深化课程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构建“一校一亮点、一校一特色”的办学格局,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进校园、进课堂。

  5年来,梁溪区孵化家门口的优质学校35所,优质教育资源扩倍增长,从科学布局,到纵横联盟,“教育高地、宜学梁溪”正逐步成为现实。大会现场,2025“十分钟优质教育圈”梁溪教育地图正式发布。无锡市第一中学、金桥教育集团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市一中梁溪分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初中部建设情况。两所新校的建设将为梁溪区探索小初高贯通培养模式和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优质基础教育学位供给体系夯实重要基础。

  当天活动中,梁溪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梁溪区高质量发展合作共同体在会上正式成立。采访获悉,梁溪区是江苏省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实验区,此次成立的“教联体”由公检法等21家单位组成,成立后将着力优化政府统筹抓总、部门协作联动、学校主导推进、家庭主动尽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的实践路径,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共同体由19家辖区内市直属学校组成,以“资源共享、深度合作”为目标,探索市属学校与区属学校高质量协同发展新路径,创新跨学段衔接培养模式,促进课程改革、五育融合走向深入,合力为梁溪人民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聚合力谋创新,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站在新起点,梁溪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擦亮梁溪教育“金字招牌”。

  梁溪区将围绕“全学段”,创新贯通一体化培养机制,构建从托育到高中全学段全生命周期的教育体系,实现托育服务及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围绕“提质量”,强化教育资源统筹,深化集团化办学、九年一贯制办学等机制,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

  面对教育数字化改革浪潮,梁溪区抓住产教融合这一关键环节,探索数字化教育新路径,加快AI、大数据等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管理体制的系统性变革重塑,打造“AI+教育”应用示范区。此外,梁溪区还将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聚焦梁溪产业布局和未来发展需求,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断提高拔尖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策源能力。

  梁溪区还将通过构建梁溪大教育合作共同体,市区合作办学推动理念共生、资源共享、教研融合,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教研水平、教学质量。围绕“全员育人”,该区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积极发挥区域教育优势,统筹社会各界资源,构建“校内贯通、校际联动、社会协同”的立体化育人网络。

  未来,梁溪教育将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梁溪现代化精彩城区建设作出教育的贡献。

  (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