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琴、蒋鸿雁
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东湖塘幼儿园)坚持“儿童是自然的探索者、学习者、创造者……”的教育理念,坚持“尚自然、爱科学、养人格”的办园理念,将种植劳动融入课程,聚焦幼儿园的资源转化实践,构建了自然体验、生态探索、生活实践、情感表达的课程实施框架,深入挖掘“自然·生长”课程文化的内涵,助推“自然·生长”园本课程建设。
◆深挖资源,丰富课程内涵
东湖塘幼儿园以空间为线索,组建课程资源开发智囊团,以幼儿园为中心,对园内外资源进行盘点分析。
幼儿园以时间为线索,将园内外各类花草树木的四季变化转化为课程资源,用于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幼儿园以人群为线索,将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按群体分类,对教职工群体、同伴群体、家长群体、社工群体等进行资源分析与利用。
同时本着“把幼儿园还给孩子,把孩子还给自然”的理念,幼儿园倡导“没有屋顶也是教室”,扩大户外活动场域,打造玩泥区等10多个户外游戏区域,提供丰富的资源,引领、陪伴孩子在自然生活中主动探究。
◆科研赋能,丰厚课程体系
课题研究是幼儿园的发展特色,目前,东湖塘幼儿园有多个课题正在全面实施中。同时,幼儿园将前期形成的场域资源地图、户外混龄游戏方案、户外游戏场域建议书等投入使用。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幼儿园正逐步形成以儿童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的教育模式,为儿童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此外,幼儿园还积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每学年通过线上联动,与千里之外的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分享课程建设的宝贵经验。
◆儿童为本,丰盈课程实践
东湖塘幼儿园提出了“从儿童的生活出发,顺应天性,启迪智性,涵养本性,在自然的环境中游戏、学习、探究、合作”的课程总目标,致力于打造“自然·生长”课程体系,不断精进课程的内涵与外延。
幼儿园每个班级根据幼儿需求,创设具有班级特色的项目区域,在区域中幼儿对研究的内容进行跟踪式、持续性、沉浸式的合作探究,在与材料深度互动中不断获得有益的经验。
幼儿园通过艺术工作坊、树木创意馆等多个专用活动室,研究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下促进幼儿学习发展,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将材料转化为学习经验,凸显课程资源的针对性、系列性。
幼儿园从幼儿生活入手,梳理和筛选符合游戏化课程构建要求的园内外各类资源,形成动态式的场域资源“小地图”。
幼儿园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入种植劳动中,并运用SWOT分析法不断优化课程。近几年,幼儿园开展了“南瓜再生长”“番茄红了”“爱上中草药”等多个种植劳动主题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多元的探究活动机会。
未来,东湖塘幼儿园将进一步梳理课程框架,通过整合课程资源,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模块,并将SWOT分析法进一步运用到课程建设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办园水平提升,惠及幼儿成长。
(作者系锡山区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