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全省首例

“均陶造型工艺数据”完成非遗数据知识产权登记

  本报讯 近日,宜兴市均陶研究所申报的“均陶造型工艺数据”顺利完成登记,收到了由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颁发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为传统非遗实现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索了新途径。据了解,这也是全省首例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制作工艺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标志着宜兴在运用新型知识产权工具保护与活化珍贵传统手工技艺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突破。

  “宜兴均陶制作技艺”素有“名陶名器、天下无类”的美称,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然而,这项技艺流程繁复精细,传统传承方式以“口口相传、心手相授”为主,不仅传承效率较低,技艺中的关键细节更易在代际传递中出现偏差。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加速发展,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宜兴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数据知识产权的落地,既为数据处理者的合法权益筑牢了保护屏障,更激活了传统非遗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宜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宜兴均陶制作技艺”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该局专门成立服务专班,全程对接、精准指导宜兴市均陶研究所开展工艺数据的系统性工作。在服务专班的助力下,宜兴市均陶研究所开始系统性地采集、处理均陶核心的造型设计参数、详细的工艺流程步骤以及独特的材料配方等关键信息,形成了反映均陶独特造型技法的关键数据集合。“以前制作均陶产品的时候我们都是凭感觉,但这次需要采集具体的数据形成产品烧成的能效比,比如坯体每个阶段泥料的湿度,就需要进行反复制作、记录,寻找到最优的数据区间。”宜兴市均陶研究所所长方薛斐表示。(蒋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