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太湖周刊

以创新之笔,描绘“旅游即城市”的新人文图景 (下)

  ◆城乡区域一体

  拓展旅游城市的美好空间

  推进城乡一体化,优质发展具有江南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心打造具有无锡个性的美丽乡村,让美丽乡村点“靓”城市,让城市向往美丽乡村。无锡的乡村旅游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很好,独具特色。“十五五”当围绕优质发展、提档升级,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和“农文旅+”,精心培育一批高品质的美丽乡村;以集聚发展打造一批特色化的乡村民宿;以生态圈、产业链构建“乡村旅游+”新型社区,积极拓展乡村度假新业态,打造主客共享“美好生活”的新空间。

  都市休闲、乡村度假是未来旅游消费的两大“潮流”。“十五五”当在旅游度假区建设和提升上下功夫。我市现有九个旅游度假区,其中两个国家级: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七个省级: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鸿山旅游度假区、翠屏山旅游度假区、江阴徐霞客旅游度假区、鹅湖旅游度假区。如此规模,全国不多见。但如何让每一个旅游度假区“有规模、有内容、有功能、有特色”,成为高品质旅游度假目的地城市建设的新动能、新空间,需要进一步优化规划、正确定位、着力推进、集聚发展,即集聚产业主体、集聚旅游休闲要素、集聚休闲度假功能、集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以及集聚创业人才队伍,并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使新时代的旅游度假区成为人们共享美好生活的诗意栖居地。

  旅游资源无边界,生活空间无边框。坚持“一体两翼”,发挥交通优势,牵手江阴、宜兴两地,走进“同城时代”。江阴、宜兴这两座江南宝藏小城,恰如两颗明珠闪耀中华大地,“霞客故里,美好之旅”“宜人之美,兴致所归”渐成著名品牌,展现美好前景。让“两翼”振翅而飞,让“双珠”交相辉映,在县域旅游城市中“出圈”“走红”,共绘“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崭新图景。推进区域旅游协同,与环太湖旅游城市“合唱太湖美”,齐打“太湖牌”,一起向未来,共建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深化城市旅游合作,与长三角旅游城市、国内国际友好城市,互为客源地,互为目的地,共谱文化旅游“双城记”,实现文化旅游交流和入境出境旅游“双向奔赴”,进而持续提振无锡旅游城市和城市旅游的“流量”“留量”和增量。

  ◆践行人文经济学

  创造旅游城市的幸福生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旅游让城市更美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打造高品质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城市,是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新实践。人文经济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强调文化价值、伦理关怀与经济活动深度融合的新型经济范式,旨在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旅游即城市,旅游即生活,旅游即美好。践行人文经济学,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优美的城市环境、多样化的文旅产品、沉浸式的生活场景、智慧型的旅游服务,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让人们在美好的旅游体验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进而实现人的价值。践行人文经济学,就是要张扬城市特色,以“太湖明珠·江南盛地”IP,以绝佳自然生态和深厚人文底蕴的交相辉映,以工商基因时尚范和市井生活烟火气的双重体验,凝练、创造既有江南城市共性更有无锡城市个性的生活方式,即人们心之向往、主客共享的“锡式生活”。践行人文经济学,就是要注重实践创新,以经济活化文化、科技赋能旅游,推进文脉传新、场景焕新、产业创新、城市更新,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面向未来的幸福产业,让城市托举起更加美好的生活。

  创建友好型旅游城市,是人文经济学新实践的题中之义。友好型旅游城市是以游客需求为核心,兼顾本地居民生活品质,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服务体系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游客提供安全、方便、舒适、美好的文化旅游体验的目的地城市。“无锡充满温情和水”,我们这座城市具有友好型的禀赋和特质,游客满意度一直在国内名列前茅。精心推进“三个友好”,即基础设施友好、服务供给友好、文化包容友好;倾心推进“全龄友好”,让每一个游客和本地居民“在同一个屋檐下”共享美好的旅游生活。一个有温度、有情怀、有特色的旅游城市,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走进来、留下来,体验“旅游的美好”和“美好的旅游”。

  创造城市的情绪价值,促进文旅消费,提升城市旅游的经济价值。情绪价值是通过产品、场景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情绪需求,让消费者产生愉悦、满足、感动等积极情绪,进而提升其对于城市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提高为情绪体验消费的频次和热度。总台春晚分会场以及“苏超”创造的现象级文旅爆款,足以说明情绪价值已成为城市旅游新的“流量密码”。情绪价值的提供和创造正在成为城市文旅的“心引力”。“无锡景、江南情”“太湖美、江南好”,以体验型的文旅产品、亲客型的旅游服务、特色化的文旅供给、社交化的文旅场景,为旅游者提供代表我们这座城市的情绪价值,进而转化为城市旅游的经济价值,促进旅游城市高质量发展。(王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