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党员志愿者撑起“流动康复中心”

两年来援助440余名特殊儿童

  对于患有孤独症、听力障碍等罕见疾病的特殊儿童及其家长,羞于启齿、求助无门、焦虑绝望是一种生活常态。幸运的是,在无锡,有一群具有专业特长的共产党员志愿者,组成了全市唯一的特殊需要儿童“流动康复中心”,两年来坚持开展各类公益服务,为这些特殊儿童和他们的家人重新鼓起生活的希望。

  公益服务 每周免费咨询

  两年前,无锡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党支部针对孤独症等特殊需要儿童确诊难、康复难的实际情况,成立了面向全无锡的公益服务站,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踊跃加入志愿者队伍。每周四下午,“相约星期四”开展免费咨询服务,为各类疑似发展障碍儿童的家长,提供诊断、评估的方向和选择相关专业医疗机构的建议,以使家长尽快明确诊断,避免延误儿童最佳康复时期;为已明确诊断的发展障碍儿童及其家长,提供康复建议、专业指导及心理支持;介绍国家、省和市的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和优惠措施,为其获得合法资源和支持,提供建议等。

  公益服务站的近20名志愿者中,既有中国残联孤独症儿童康复学科带头人,也有熟知各类障碍儿童特点及救助政策的专业管理人员,还有熟练掌握各类特殊需要儿童评估及康复训练技术的各部部长和骨干教师,他们都是干预中心的业务能手,在发育迟缓、听力障碍、孤独症等特殊需要儿童康复训练方面,是无锡乃至全省最专业的团队。据统计,服务站成立两年来,先后接待各类特殊需要儿童440名、家长774人。

  送康入户 上门指导患儿

  看到社会上还有不少大龄和重症儿童,无法进入相应的康复机构训练,无锡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的党员志愿者们坐不住了。为帮助这些家庭开展抢救性康复训练,今年他们推出了“送康入户”的新举措。“这个项目是在原先的服务项目基础上再延伸,把分外事当成分内事做,也是中心的共产党员们自加压力的实际行动。”干预中心党支部书记朱一敏介绍,他们根据往年积累的资料,在市区寻找了一批大龄、重症和有康复需求的各类发展障碍儿童,为他们提供专业评估、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及训练,定期上门把康复理念传授给孩子的家庭,把家居康复技术教给孩子的家长,使这些家庭得到切实有效的康复支持。

  为确保实现送康入户的预期效果,中心党员志愿者对每位儿童进行了仔细观察和分析评估,经专业、系统讨论后,建立了完善的康复档案。接下来,他们与每位儿童家长逐一沟通,签订《免费送康入户协议》,结合儿童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量身定制专业、精准、科学的方案,帮助家长明确本年度和每个阶段的康复“小目标”。使家长知道在家中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

  家长培训 帮助家长减压

  日前,无锡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的党员志愿者们来到梁溪区残联,面向社会的特殊需要儿童家长,举办了一整天的公益性培训。对这次培训,众家长已期盼多日,很多家庭一下子来了四五个人,还有的从几十公里外赶来。这些家长的孩子大多是在今年刚确诊患有自闭症、听障、脑瘫、唐氏综合征、发育迟缓等病症,面对这些“意外”,他们深受打击,也极其焦虑。

  干预中心党支部负责人介绍,这样的培训已经在全市开展多次,他们从实际需求出发,给家长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早期干预和康复理念,初步掌握急需的居家生活干预方法与策略,从而少走弯路,及早康复,减少无助造成的焦虑和痛苦。“谢谢你们!听完培训课,我们心里有点底了,感觉孩子有救了!”许多特殊儿童家长从培训中渐渐找到了信心和希望。

  (挥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