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时评

修旧如旧不是全盘仿古 而是要修旧焕新

  □ 季郡

  近日无锡小娄巷开街,引起市民游客极大关注。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修复是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是修旧如旧还是修旧焕新,争论从来没有停歇过。

  历史文化街区的第一性是当代性。今人师古,当然不是为了全盘仿古,是为了推陈出新。当代性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第一是让历史文化的积淀为当代人了解和接受,让历史文化焕发出全新的青春。小娄巷的重建历时漫长,历史文化积淀不应只停留在故纸堆里的地方史志研究,而是市民们可感可知的实景,才是留存历史文化的最大的温情与敬意。其次则是让历史文化融入当代生活,探求当代价值,才是最有效的保鲜法则。

  历史文化街区纠结的其实并不是商业化。中国古代有一类书《东京梦华录》《扬州画舫录》等,还有著名的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若要追本溯源,这些都是商业文化的全方位精细描摹。商业文化本质令人厌恶?并不是。历史文化街区不是文物库房,生人勿进,源源不断的商魂人气才是历史文化街区的本质生命力所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化令人忧心的关键点在于与街区本身文化气质的契合度。不过亦要相信文明的韧性,大浪淘沙始见金,能最终留存下来的那一批商业业态会融合成为文化本身。我们去到世界著名都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会迎头遇到无数商业,都是红尘中一等一风月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之乡。

  历史文化街区最要紧的还是着眼未来。如有闲情,在上海以往的租界区走上一走,最令人惊讶的是,那些百年前的洋房建筑群,放在今日的眼光来看,依然摩登洋气。所以真正要追求的并不仅仅是修旧如旧,而是要追求着眼未来的不落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街区修复进度都是紧扣慢字诀,因为时常会出现的灵魂拷问是,要至少把眼光放到百年之后,追索的是未来人的接受美学乃至于历史文化在百年之后的命运。加入了对于未来的考量,自然要求不去机械仿古,而是要在历史文化的血液里注入创新的灵魂,勇敢迎接未来的挑战和考验。

  (作者单位:滨湖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