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教育周刊

关键词:自主学习 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案例】

  一二年级作业少,绝大部分在学校就能完成。自三年级开始,作业量明显增加,乐乐还是依照原来的习惯做作业,每天都要到九点左右才能完成,作业本上“你真棒”越来越少。爸妈想方设法“威逼利诱”,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可乐乐磨叽一会儿就喊:“我不会,我不会!”爷爷奶奶干着急帮不上忙,非得等爸爸妈妈回来后才开始进入状态。可他们下班回家都要下午六点了,吃好晚饭再开始做作业,口头笔头加起来一个多小时,磨磨蹭蹭就是八九点了。

  爸爸妈妈很是着急,这孩子这样下去怎么办呢?

  【案例分析】

  像乐乐这样缺乏学习自主性、没有独立学习习惯的孩子不少,他们过多地依赖父母辅导讲解、检查作业,甚至要父母坐在身边才能专心学习。父母稍有疏忽,孩子就会少做或不做作业,正确率直线下降。

  乐乐的父母是很负责尽力的,但没有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忽略了从小培养他自主学习的习惯。孩子对学习被动消极,对作业敷衍了事;家长看不到自己辛苦努力的成果,身心俱疲。久之,双方都失去信心。对乐乐来说,要帮助他进步,最要紧的还是要培养他自主学习的习惯。

  【应对方略】

  一、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父母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营造勤奋好学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产生学习兴趣,他们就会主动拿起书本,自觉追求知识,爱学习、会学习。

  一间独立安静、简朴、整洁的书房,会帮助孩子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孩子学习时,父母要选择安静的活动,最好是看书读报、上网查资料;不说笑聊天,不随意进出书房;不对孩子嘘寒问暖送吃送喝,使之少受无关信息的干扰。

  二、父母从陪伴到放手

  低年级孩子不会学习,需要父母陪伴指导。可以营造一起做功课的快乐亲子时光,使孩子把学习当成像刷牙吃饭洗澡一样的每日生活例行事务。亲子一起建立学习的流程和规矩,父母不代劳写作业,也不直接告诉答案,让孩子知道写作业是自己的事,学习的主角是他自己,防止孩子产生依赖性。

  随着孩子年龄渐长,父母一步步退出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把自己放在支持而非监督的位置。让孩子自己复习、做功课,自己发现问题、找资料寻答案。

  三、提供界限分明的自由空间

  设定界限才能促使孩子独立自主。孩子的安定感和秩序感来自一个规划好的每日时间表,有固定的生活节奏和程式。最好是亲子一起商定,让他自己决定每天什么时间做什么。孩子习惯了固定的学习时间地点,到时候就自然地去那里学习。约法三章,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期望,然后贯彻执行这个约定。当孩子的行为越界(例如打游戏忘了做作业),父母必须反应一致地坚持到底,该批评就不原谅,该惩罚就不心软,让孩子体验违反约定的后果。

  四、肯定进步,接纳不足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积极变化,及时赞扬孩子的进步。奖励孩子的成绩时,不要强调结果,而应赞扬过程,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和达到目标的步骤,帮助孩子认识和拓展自己的能力。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功课不一定每次都要写到超级棒,只要认真尽力、可以接受就好。学校所教的课程,不可能都是孩子感兴趣的,不能要求他科科都优秀。在孩子学习某科不太顺利时,替他创造一些成就感,闲暇时的兴趣活动也能创造出“我很棒”的感觉。和孩子分享自己读小学时的想法和经验,对孩子会有启发。

  批评孩子要有建设性,“就事论事”:“你用的方法对了,但是应该再检查一下,就可以纠正这几个错误。”比骂他“你怎么老是这么粗心!”更容易让孩子听进去。“对事不对人”,让孩子知道,批评不代表你对他的爱减少,只表示他的行为方式有欠缺;孩子本身不是错误,而是他犯了一个错误。

  (本文摘自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家庭教育关键词小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