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太湖周刊·文学

当个“土记者” 人生也精彩

  □俞云清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当通讯员几十年,采写的新闻稿件经常刊登在《无锡日报》上,由此成为长安地区小有名气的“土记者”。

  1980年,我进长安乡政府机关工作,主要任务是写新闻报道。1982年10月初,我参加了无锡县委宣传部组织召开的报刊发行工作会议,要求各乡镇把《无锡日报》订到企业班组,各行政村订到生产小队,长安乡订数当年要突破800份。我积极动脑筋,和乡团委取得联系,首先在无畏桥村成立了无锡县第一个由团组织负责的报刊发行站,并在全乡共青团员中开展“人人争做义务发行员”活动。当年,无畏桥村订阅各类报刊700多份,其中《无锡日报》增长幅度最大。我釆写的《长安乡各团支部大抓报刊征订工作》一文很快被《无锡日报》刊用。由于发行工作成绩显著,1983年10月,我参加了无锡市报刊发行工作会议,上台作了报刊发行的经验介绍,《无锡日报》《新华日报》分别介绍了我的发行经验。这件事,使我在乡里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宣传部门要找我,邮电部门要找我,就连电信人员安装电话交换机也要找我。之后,我就既当通讯员,又当报刊发行员。经常写稿,养成了给《无锡日报》投稿的习惯,平均每年录用稿件30多篇,有的还上了头版,连年获得无锡日报优秀通讯员称号。同时,也连续多年被原无锡县(锡山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发行员。

  1985年,《无锡日报》改成大报。我作为优秀通讯员,有幸经常参加报社举办的新闻写作培训班学习,深感受益匪浅。1985年5月,在报社编辑易乾老师的指导下,我采写的《新乐园村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一文见报,引起了无锡县委宣传部的关注,便前往总结经验,并作为典型在全县推广。1986年,新乐园村被评为无锡县精神文明先进村。当时,镇里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曾在会上这样说,各村(单位)在创建文明村(单位)活动中,要重视宣传,并打趣道,写报道“有困难,找俞云清”,使我在全镇一下子成了“红人”。当年8月,我在《无锡日报》“乡镇企业”专刊举办的“夸夸我们带头人”征文竞赛中榜上有名,进一步提高了我作为“土记者”的知名度。1987年,无锡日报开始自办发行,在易乾老师的牵头指点下,长安镇率先成立了《无锡日报》发行站,我兼当投递员,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负责把报纸送到读者手中。

  1999年4月,在《无锡日报》等单位主办的“爱我无锡”摄影比赛中,我的摄影作品《从独木桥到钢筋水泥大桥》获奖,并在商业大厦展出。又是借助《无锡日报》这个平台,我加入了无锡市摄影家协会。

  现在,我退休已经十多年,但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使我仍然喜爱写稿和摄影,因而晚年生活非常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