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行走在这条路上的人,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他们平凡却伟大而勇敢。”这个暑假,在结束了历时3年的环青海湖徒步大会后,无锡外国语学校初三毕业生王天烨写下了这段文字。
8月底,当记者见到这位姑娘时,她回忆起那个不平凡的夜晚。她说,8月5日晚,她在参加“毕业典礼”时得知了一组数据:从2012年至今,共有5044人参加环青海湖徒步大会,坚持走完3年的人数已达653人。“那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嘿,王天烨竟然是全国14亿人中完赛的寥寥653个人之一。”
肉体疼痛引发精神崩溃 坚持使人强大
王天烨与青海湖的缘分始于小学二年级的一次旅行,那时她就对这片一望无垠的湛蓝湖泊、黄灿灿的油菜花田、白雪皑皑的高山恋恋不舍。上了初中以后,她与父母重返故地,参加环青海湖徒步大会。从2017年到2019年,每年8月的2日至5日,他们接力完成了这件意义非凡的事。
“这三年,说不累是假的。”王天烨皱了皱眉说,难以适应的高原反应,强烈的紫外线晒得皮肤生疼,坑坑洼洼的草地抵得脚底板生疼,一天徒步8小时容易使膝盖和韧带受伤,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和冰雹,不太可口的饭菜,无法安然入睡的深夜……
今年8月3日傍晚,临近冲刺时段却天降暴雨,她没有雨衣、没有吃的、没有喝的,父母远远地走在前面,前所未有的无助感让她失控大哭。“我一边走一边哭,埋怨爸妈不等我。”意外的是,当她坚持走完回到酒店,很多同行人用鼓励的话语温暖她,还在朋友圈为她点赞:这个15岁的小姑娘完成了很多成年人都完成不了的事。
在一个个想要放弃的关头,她的脑海中浮现起红军长征时的点滴故事,革命先辈们穿着草鞋,啃着树皮,在艰难困境中迎来曙光。她逐渐认识到,在体力和意志力都被消磨到极限的情况下,英雄选择了对自己负责到底,直面困难,逆风前行。“一路走来,虽然肉体的疼痛极易令人崩溃,但当你以美好的眼光去看这一切,整个世界都是美好的,散发着草莓蛋糕的香甜味。”
旅行不只有沿途的风景 思考促人成长
促使王天烨完成这趟旅途的,除了坚定的信念,还有沿途的风景以及不断的思考。这一路,她看到了与城市生活迥异的草原风光。牛、羊、马悠闲地晃着尾巴,低头吃草,白色和黑色星星点点分布在嫩绿青草上;草原上有很多无名的野花,成片成片地开出花海;一眼望过去黄灿灿的油菜花田直铺到了天边,似是不染人间烟火的仙境。
“旅行中,我不会特意去找那些知名景点‘打卡’,反而觉得沿途遇到的人和事更为宝贵。”环青海湖期间,她喜欢每天吃早饭时和同行人互道早安,听无锡的队友说户外的趣事,大家出发前一起齐声倒数的洪亮声音,志愿者伸出的大拇指。
她见过七八岁的孩子在爸妈搀扶下跌跌撞撞,哭着一直走;年过七旬的老人,一个人乐呵呵地走,活力四射;徒步“菜鸟”穿着不合脚的鞋子,忍着满脚的水泡一瘸一拐地走,哭着说坚持;当地藏民向徒步者说“加油”,后者回以“扎西德勒”。王天烨说:“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纵使生活再无味,我们照样是有趣的艺术家,通过行走,把世界装点得灿烂。”
今年是王天烨徒步的第三年,也是她初中毕业的年份,还是她人生中成长最快的一年。因为徒步的时候她一直在思考。在她看来,如果把人生比作徒步的这三年,那么第一年是起步,她了解了最基本的规则,在痛苦地向前走;第二年是成长,她深入了解了一些事,略有所思地向前走;第三年是蜕变,她有了质的飞跃,会思考这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而不仅仅是在简单走路。
那么,即将开始高中生活的她处于哪一阶段呢?她想了一会说,在成长与蜕变之间。“作为学生,我一直在思考学习是为了什么。很多同龄人觉得是为了漂亮的成绩,上好大学。而我认为学习不仅是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如今,她的环青海湖徒步旅程已经告一段落。但是,王天烨立下了新的目标:“只要我仍旧热爱生活,我与徒步大会就永远也不会说再见。如果明年组委会肯收我,我一定风雨无阻来当志愿者。”
□俞华/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