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寻 卫文
日前到市妇幼保健院做42天产后检查的周女士,流露出想减肥恢复小蛮腰的想法:“怀孕前我身材高挑,现在肚子上多了一层‘游泳圈’,想趁着产后检查没问题赶紧得减肥。”记者了解到,如今的一些“85后”“90后”产妇,既要享受养育的乐趣,又对身材要求苛刻,恨不得立马将肚腩甩掉,有的还偷偷节食甚至产后数月就想服减肥药。市妇幼保健院主管营养师王士艳介绍,产后急着甩“妈妈肚”不利于母婴健康,大幅度运动瘦身还得在哺乳期后。
产后“妈妈肚”是正常生理现象
“女性怀孕过程中,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等因素,腹部会堆积脂肪,分娩后,腹部弹力纤维变松,会感觉肚子上的肉特别多,这其实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王士艳介绍,如果怀孕时像大熊猫那样受宠,补得多又不让动,导致孕妇体重超标准、腹中胎儿超重,那么,这样的产妇产后“妈妈肚”可能更大。一般来说,整个孕期增重在12.5千克以内,胎儿体重控制在3000克—3300克左右,产后逐步经过运动,就能恢复到孕前的水平。当然,“妈妈肚”也和产后饮食太补有关。
大幅度运动瘦身得在断奶后
“我们鼓励产妇产后第一时间母乳喂养,这也是一种减肥方式。”王士艳介绍,因为产妇每天会产生约750毫升母乳,消耗大约500千卡热量。但是,母乳喂养又不允许产妇减重太快,哺乳期的产妇每天应当比孕前多摄入500千卡的能量以满足妈妈和宝宝的营养需求。所以有些妈妈想在产后迅速瘦身,不但不增加食物的摄入,反而吃得很少,血液中产生某些与减肥相关的代谢产物进入到乳汁中,就会影响宝宝健康。而且若产后体重下降太快、人体脂肪及肌群下降过快,会增加母乳分泌减少、骨质疏松、易疲乏等症状发生的风险,使盆底肌群功能恢复减慢,由此可见,产后保持一定的体重,对顺利哺乳是必要的,建议体重降低不超过0.5千克/周。
“不管是顺产还是剖宫产,提倡第二天就在床上做操。”王士艳介绍,这种运动是轻微的,对重塑体型不一定会立竿见影,但是产妇为了瘦身做大幅度运动或节食甚至用减肥药,这是不科学的。无锡杰爱月子护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她们对产妇力推产后瑜伽,这种瑜伽不同于普通瑜伽,运动量不是太大,非常适合产妇。
“看不见的地方”恢复更要重视
很多产后女性关注“妈妈肚”,因为这是“门面”,其实,一些“看不见的地方”更要重视。王士艳介绍,大多数女性对于自己产后身材的恢复十分重视,但对于由怀孕和分娩引起的、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健康的盆底肌功能损伤问题却知之甚少,尿失禁、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都属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后42天到产后半年是治疗的黄金期,否则随着年龄的增大,不但增加了治疗难度,而且子宫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也会越来越高,越来越严重。因此,产后恢复的重点不是外在的身材,而应由内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