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热闻

省级示范小区万科东郡

大部分居民 已具备分类意识

  摄影 范绪锴 黄人杰 穆穆

  对万科东郡小区的居民来说,昨天并不是垃圾分类工作的“起点”。早在好几年前,小区就开始推广垃圾分类,这种观念已经融入日常生活。因此,9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对他们而言依旧是稀松平常的一天。

  从小区正门进去没几步,就能看到一组显眼的分类垃圾箱。四只灰色的箱体对应四种不同的可回收物:纸张、塑料、金属、玻璃(下图)。旁边还有一只矮一点的红色垃圾箱,用于投放灯管、电池等有害垃圾。因为小区的韩国住户比较多,所以垃圾箱上除中文外还有韩文的说明。小区物业相关负责人李薇薇介绍,“小区实施的是四分类三投放。可回收物收集容器就设置了这一组,马上还要再增设两组。其他垃圾和易腐垃圾统一投放到‘其他垃圾’箱体中。这种垃圾箱在小区布点比较多,主干道、居民楼下都有。”

  下雨天出门的居民不多,在采访的时候,恰巧一位男性居民撑着伞拎着一袋垃圾走过来,他熟练地将塑料袋里的矿泉水瓶和废金属分别投到对应的箱子中。李薇薇说,小区从七年前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是省级示范小区,大部分居民已经具有分类的意识。同时,小区的物业管家们时不时地会在朋友圈发布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业主们都能看到,宣传方面也比较到位。

  此外,万科东郡在小区的垃圾中转站还进行垃圾二次分拣,在锡城各小区也属少见。四年前,小区物业实施垃圾分类“外包”服务,承包人需要对运送过来的垃圾进行分拣,分拣出来的可回收物归其所有。从正门对面的停车场往里走,就是小区的垃圾中转站。承包人常师傅正和两个伙计一起在里面分拣垃圾。他从垃圾车里挑出塑料瓶直接扔进地上的筐子,其他可回收物扔到地上,由另外两个捡起纸板、织物、金属等分类放好。剩下的垃圾直接扔到垃圾桶里由环卫车来清运。李薇薇说,“这种外包方式四年运作下来一直非常流畅,不但有效实现了小区‘垃圾减量’,也给环卫部门实现‘分运’提供有利条件。”(穆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