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老旧小区提标提质,安全指数、“适老性”同步增强

88万平方米旧住宅改造成宜居住区

  本报讯 小区楼房外立面翻新了,步道铺上了彩色透水砖,车位规整并且增加了不少,社区里还新添了休闲景观游园,“老小区的居住环境堪比周边新住宅。”位于上马墩路与李巷路交汇处的塔影苑(西区)小区居民追着记者直言“满意”。记者近日从我市旧住宅整治改造年终验收会上获悉,我市已完成年初制定的88万平方米宜居住区改造目标,涉及旧住宅区36个,受益居民1万余户。

  老旧小区提标提质要从薄弱环节入手,提升宜居性。走进荷叶新村,防水弹性乳胶漆粉刷一新的粉色外墙把小区装扮一新,分类垃圾桶、休闲座椅、新增50多个停车位,现代化宜居住区外观给小区“减龄”不少。“除了一眼能看到的,许多宜居‘内涵’隐藏其中。”物业负责人介绍,小区绿化带铺上了彩色有机覆盖物,增加了海绵功能,既消纳雨水,又活跃居住氛围。用了几十年的雨污水管道也都经过检修换新,堵、漏等情况明显少了。

  旧住宅区因房龄久,一些硬件设施老化,年久失修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此轮改造的另一个“硬指标”是消除老旧小区各类安全隐患。在塔影苑(西区),原先一些私划的停车位、违搭违建设施占用了消防通道,经过整治,拓展成黄橙相间塑胶地面停车位,不仅空出了消防通道,停车也方便多了(如图)。此外,飞线充电等消防隐患也被新建的电瓶车集中充电场所化解,加装智能过载保护充电桩后,即便“充过头”也不用担心。

  增强居住“适老性”是今年新一轮改造的主要目标。家住沁园新村因风湿病腿脚不便的李老伯,在社区养老机构凭1元吃早餐、享受社区管家式养老服务已经一年了。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社区养老模式逐步铺开,整合各种服务资源,力争每百户配备15平方米以上标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面积,实现5分钟便民服务圈、15分钟社区服务圈,这也是市级宜居示范住区的标配。

  “宜居住区是我省对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市住建局物管处相关人士表示,今年是无锡宜居住区建设启动年,覆盖面更广、标准更高。“计划用10年时间来推进宜居住区建设。”目前塔影苑(西区)、荷叶新村、新江南花园、胜利新村等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已完成验收,其中有5个楼道完成增设电梯申报工作,将结合小区整治对部分管线、道路进行改造,明年这些居民将住上“电梯房”。预计明年宜居住区建设范围将进一步扩大,19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将纳入改造范围,同时进行小区节能改造,完善业主自治机制,建立健全业委会或管委会等治理模式。(孙倩茹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