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生活周刊·消费

开业歇业轮番登场

生鲜电商来到“十字路口”?

  生鲜电商出局者与入局者轮番登场很是热闹。近日,呆萝卜、我厨、吉及鲜、妙生活等生鲜电商平台纷纷被爆出经营困难,有的直接关门。不过,生鲜电商依旧不乏新加入者。12月,传统菜市场成了互联网巨头们眼中的香饽饽。上海苏宁宣布开启菜场业务,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美团买菜、盒马鲜生等主打线上蔬菜配送的电商平台此前也纷纷扩大规模,新增服务内容。整个生鲜电商领域为何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生鲜电商行业又存在哪些痛点?

  痛点:快速扩张致质量把控不严

  生鲜电商自2012年诞生开始,至今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了。动动手指下单,很快就有人将肉菜水果等生鲜送上门,不出门就可以体验到“互联网+买菜”的便捷服务,已成为很多市民的新消费模式。

  然而“便利”不代表“不糟心”。记者从手机上常用的几个生鲜买菜APP的评价一栏中留意到,肉出现变质、水果蔬菜个数分量不足、配送不准时等都成为市民线上买菜评价低的主要原因。据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收到用户维权案例显示,2019年上半年收到的对生鲜电商平台的用户投诉中,被投诉问题主要聚焦在商品质量问题、以次充好、久未发货、物流延迟、下单容易取消难、退款难且款项未及时退回、虚假宣传、售后服务差等方面。不少生鲜电商平台不仅在管理上出现了问题,而且在平台运营以及用户体验上也受到了消费者“讨伐”。

  对此,一位生鲜电商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生鲜电商暴露的这些管理漏洞以及消费投诉问题,更多是盲目扩张太快,导致产品质量把控缺位和售后服务跟不上。该人士分析,生鲜电商频频倒下背后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同质化严重、产业链长损耗大、物流配送跟不上市场需求、资金链断裂快等。

  “目前生鲜主要是依靠低价来吸引消费群体,生鲜类商品本身的毛利就低,而电商又缺少传统零售业精细化管控的基因。”该人士称,生鲜的竞争本质不是互联网技术和流量的竞争,而是复购率的竞争,需要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解决物流、仓储、配送等问题,用最快的方式送到消费者手里。但这需要较高的技术和人力支持,背后都需要大量的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就看谁能支撑到最后。

  前景:空间不小市场进一步细分

  不过,在生鲜电商频频遭遇冰点的同时,依然不断有大佬投入巨资布局线上线下生鲜店,也有创业者以各类模式开设社区小型生鲜店。下班之前打开手机App选好食材,回家后洗手做羹汤,这个温馨的画面不仅安抚了年轻人饱食外卖的胃,也成为生鲜电商的新动向。

  有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18年,国内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从40亿元增长到2000亿元。而从目前生鲜买菜APP的用户画像数据来看,生鲜网购用户主要集中在26岁到35岁,其中,大学本科学历达66.4%,个人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用户占比达43.6%。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行业从业者都对前景报以乐观态度。有从业者认为,从目前的生鲜市场来看,本地菜市场有经营时间限制,部分区域超市覆盖又不够密集,再加上城市生活节奏加快,时间和便利性成为不少上班族的优先考量因素,这使得线上买菜有着较大的用户需求。

  “生鲜电商一直被认为是电子商务市场的蓝海,而且市场越来越细分。”从业者陈先生告诉记者,生鲜电商目前有三种商业模式。有以京东生鲜、天猫生鲜等为代表的传统B2C自营模式、平台模式;有以每日优鲜、京东到家、叮咚买菜为代表的“到家”社区模式;还有以盒马鲜生、7Fresh为代表的“到店+到家”模式。它们在满足用户对“多快好省”的需求中各有优劣。比如“到家”模式最高程度地满足了“快”,本身就高的加价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菜品的质量,满足“好”。但是它的履约成本较高,价格相对也较高,就没有那么“省”。

  陈先生认为,与其他产品相比较,生鲜产品消费频率高、市场需求量大。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各种多元化需求应运而生:有的消费者喜欢团购原产地水果,有的喜欢购买省时省力的净菜,有的喜欢到店挑选进口海鲜。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平台,基本都能得到满足。此外,生鲜电商“高频刚需”的特点有延伸价值,在流量越发稀缺的今天,平台如果能通过生鲜产品获得流量,就意味着获得了销售其他高附加值产品的机会。这也是阿里巴巴、美团、苏宁易购等行业巨头纷纷卖菜的原因。不难发现,它们在销售生鲜产品时,也会推荐其他非生鲜类产品。

  未来:下沉社区之路能否走得通?

  生鲜的特性决定了做生鲜新零售困难重重,不少巨头选择了下沉社区,加大自提网点建设。社区场景下,“互联网买菜”衍生出了到店自提、到站到仓自提或者送菜上门等多种履约形式。从4月在北京试点以来,美团买菜在部分城市的服务站已超过15个。其将仓库建立在社区周边3公里的范围内,这种“前置仓模式”相较于实体店模式成本更低,灵活性更强。苏宁也宣布正式进军菜场,它是通过在社区下沉深耕已久的苏宁小店来扩张的。无锡苏宁小店的相关负责人透露,虽然具体时间未定,但无锡苏宁马上也会布局卖菜计划。“社区生鲜的会员黏性很高,做流量效果不错……”该负责人称。另外,记者发现不同玩法的社区拼团也是层出不穷,同样通过社区互联网生鲜门店为载体。

  采访中发现,生鲜购买消费者一部分对时效性要求比较高,青睐前置仓即时配送到家的模式。有的重视性价比,这一部分则是到店自提的目标客群。有业内人士称,自提网点的建设有三大要求:一是距离消费者要近,方便自提与消费;二是布局要密,降低仓储与运输成本;三是门店除了履约功能外,有更多的增值服务,以带动关联销售,弥补生鲜商品的低毛利问题。

  展望未来,生鲜市场会呈现菜市场、超市和社区生鲜(手机App+前置仓)等多种业态共存的局面,生鲜电商的抢滩战将更加激烈。从记者采访的多位市民的反映来看,相对而言,消费者对生鲜“新鲜安全”及“配送速度”的重视程度要比生鲜的价格关注度更高。不论是何种模式,生鲜电商最终比拼的,都是产品品质和便利性。谁能将生鲜品质做到更好,价格更为合理,配送效率更快,谁才有可能承包更多人家的菜篮子。(朱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