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餐饮升温 防控不松

公筷公勺都有,食客主动配合

  本报讯 “五一”假期受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商家优惠活动叠出、天气晴好等多重利好影响,不少市民走出家门,餐饮消费也随之大幅升温。

  2日午间,万象城的餐饮店热闹了起来。位于一楼的星记猪骨,店内座无虚席;店外坐着二三十位客人,都戴着口罩在等位。在西贝筱面村、米桃、蓝蛙、新石器烤肉等餐厅里,同样高朋满座。负一层美食集一家餐饮店负责人说,假期来用餐的人数是平时二到三倍。

  如此浓厚的“烟火气”并非一家。记者从恒隆广场、苏宁广场、海岸城等多家综合体了解到,这几天的餐饮消费虽然还未完全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但已是复业以来人气最旺的日子,不少餐饮店客流量已恢复至九成。“人很多,我排了一个半小时才买到两杯喜茶,疫情以来还是第一次。”从恒隆广场逛完出来的市民吴小姐说。

  餐饮消费日趋恢复的同时,各商家在疫情防控措施方面并没有丝毫松懈。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餐饮店依旧坚持着扫码、测温、登记。在很多餐饮店门口摆放着消毒洗手液供就餐市民免费使用。在西贝筱面村门口的等座区,记者看到在客人等到叫号进入店内后,服务员立即上前对座位消毒、擦拭。

  “这两天天气比较热,餐厅里的柜式和挂壁式空调经过清洗、消毒后都开了,但是为了确保通风,不管是大堂还是包厢,所有窗户一律打开。”聚丰园饭店董事长唐伟良说,虽然中小宴会已恢复预订,但“五一”假期的堂食还是以家庭为主的单桌消费居多。为了确保安全,饮店尽量控制就餐距离,同时严格执行分餐制。每上一道菜都配一副公筷和公勺,为了便于区分,公用餐具采用不同的颜色和样式。采访中记者发现,绝大部分客人能配合餐饮企业的相关防控措施,自觉地使用公筷。(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