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一凡
耗时两年建设的宜兴市丁蜀镇青龙山公园,前段时间一开园就引起了一阵打卡热潮,朋友圈、微博里常会看到丁蜀乃至宜兴老百姓们前往该处打卡的照片。这个“五一”长假,丁蜀镇青龙山公园又迎来了很多大老远来打卡的人。
为何一个公园开园,引来老百姓争相打卡?这背后原因在于昔日的“废弃地”成为了一片“新天地”。青龙山公园所在地原本是两个巨大的矿坑,分别是采石场与水泥厂留下的“城市伤痕”,昔日,此处是荒芜、杂乱地。而经过地方政府的深度生态改造,老百姓身边的废弃地一转眼变为了生态公园,自然会吸引老百姓前来观光。
实际上,通过“变废为宝”的思路打造“网红打卡地”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立足于一废弃采石塌陷地,经过深度生态治理,成功打造成为国家4A级景区;盐城阜宁县金沙湖景区在原有废弃黄沙岗上建立,现已打造成为华东地区规模较大的淡水沙滩生态旅游度假区。这些“网红打卡地”华丽转型的背后,离不开两大因素。一是立足城市的固有基础。相较于从零开始打造景点,把废弃工厂、工地、老居民区改造成为景点更能引起居民喜爱。这些城市的“废弃地”可以说是城市的记忆,加以改造便能变身为老百姓喜爱的景区。二是因地制宜。每个城市特点特色、地形地貌皆不同,改造的重点也不尽相同。例如青龙山公园在修建中就注意到依托原有地形地貌,并植入地方陶文化特色,成功打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红景点。
随着经济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值也逐步提升,这对城市管理及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而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品质及形象,改造好利用好城市已有的公共空间,对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内涵都将产生极大的作用,期待更多的“城市伤痕”能够变成美丽“打卡地”。
(作者单位:宜兴市丁蜀镇紫砂村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