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是社区警务的目标和努力方向,一个社区内发生案件的多少直接反映出该社区的治安状况,也是衡量一个社区民警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
在我市,有这样一支维护社区安全的公安队伍,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不断摸索创新,在社区间构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治安防控体系,创造了社区零发案率的纪录。
◆智慧社区警务系统照亮千家万户
通过前期大量的人员信息采集工作,与社区群众一对一见面了解,完善社区人员数据库,滨湖公安分局蠡园派出所社区民警薛超辖区内的蠡湖家园B区已经建成了“智慧社区警务系统”,楼门院落内已经做到监控探头全覆盖。正在进行走访工作,薛超的手机上收到了一条信息,原来是有一名外来人员进入了小区,“人脸识别系统识别到连续7天没有进出记录的人员进入小区,将自动发短信到我的手机上。”薛超介绍,说完,他就前往该人员登记到访的住户家里了解情况。
“以前有业主投诉高空抛物,找不到肇事者,现在高空高清探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高空抛物现象明显减少。”小区物业经理李先生说。自从2018年底“智慧社区警务系统”建成之后,辖区内没有发生过案件,偶尔会有电动车损坏的纠纷,公安机关也能直接找到当事人,上门解决纠纷。
“不可想象!”这是李阿姨和小区居民们一年来最深的感触。“以前小区管理混乱,行人、非机动车可以随意进入,进小区贴广告的、推销的很多,‘智慧小区’建好后,陌生人来小区转一圈都不是容易的事,小区环境变好了,住在里面更踏实了。”
◆推进“网格化”管理让隐患无所遁形
“我的社区有泾新佳苑和泾洲明珠两个小区,都属于农村小区类型,去年以来‘零发案’都是依靠群众的力量。”锡山公安分局张泾派出所社区民警蔡建介绍。农村民房社区开放性很大,保安力量薄弱,缺乏技防硬件设施,社区工作必须依靠群众。
周一上午,蔡建早早就来到了社区,与村民小组长“约会”。他为了深入推进社区网格化,动员每个村推荐的村民组长,联合社区一起邀请村民组长碰头、开会,给他们讲一讲最近周边社区都发生的案件,以点带面,村民组长听完向村民传达,一传十十传百,每个村民了解了最近高发的案件,自然就提高了警惕。
“蔡警官,我发现一个涉疫线索。”2月19日,社区网格员匆匆忙忙找到蔡建,反映可疑情况。称其在走访的过程中听到一户人家有很吵的麻将声,可能有群众聚集打麻将。接到涉疫警情线索后,蔡建和网格员一起到该户进行入户走访。发现几个邻居聚在这户人家打麻将消遣,为了避免新冠病毒交叉感染,蔡建经过工作成功将他们劝离。
“单凭我个人的力量不容易把群众工作做好,如果把这些村的组长组织起来,往往能对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蔡建坦言。除了村民组长以外,他的社区还配备了专门的网格员,每个网格员和村民组长组成巡逻小组,了解网格内人、事、地异变动情况,及时摸排安全隐患,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将管理前移、处罚前移,减少安全隐患。
网格化管理既解决了蔡建日常工作单兵作战的难题,同时也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地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使社区民警的工作如虎添翼,助力打造“零发案”小区。
◆勤跑腿锤炼“铁脚板” 提升警民感情和温度
“作为社区民警,就是要有一双铁脚板,多与群众见面,提高感情温度。”惠山公安分局阳山派出所社区民警钱闽说。“早上我们下楼买菜,看到他进了一栋居民楼,中午在家做饭,又看到他从楼下路过,下午我们去学校接孩子,又看到他在街边一边走一边问。总是看到他行色匆匆。”社区60多岁的刘老太这样形容她印象中的钱闽。
钱闽与群众说得上话,群众也都愿意参与到社区工作当中,加入到“人民协管员”“红袖标”的志愿者队伍当中,志愿者之一的老王说:“我刚刚退休,闲着也是闲着,加入志愿者队伍也算是发挥自己的余热,社区治安不光是民警的工作,也是我们大家伙自己的事情。”在社区工作中,志愿者开展巡逻工作,发现举报线索,大大提高了社区群众安全感。
走进桃园雅墅小区,小区内的宣传栏对小区治安、值班登记制度及小区公约作了详细的介绍。在小区内还不时能看到巡逻队伍,小区干干净净,车辆整齐有序地放在停车位上。现在,桃园雅墅小区加强了日常的治安巡防力量,2019年以来未发生一起案件,发案率控制住了,也就赢得了小区住户的满意和好评。钱闽勤跑腿,增加见警率,给小区保安宣传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措施,也给小区的保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让他们勇作为、敢于管,这才能提高社区的治安环境。
(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