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30多岁的晓强(化名)感觉视力越来越差,自以为是近视又加深了也没有重视,直到近日只能看到模糊人影了,才到医院检查。原来,他患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也是这时,他方知自己已患糖尿病多年。
在6月6日全国爱眼日前夕,市人民医院眼科博士、主治医师谢田华告诉记者,最近陆续接诊了多名这样的糖网病患者,他们都是青壮年,是家中的支柱,因为忽视眼健康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最终造成了无法挽回的视力损伤,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除了糖网病外,还有多种眼病也有致盲性,早期筛查能改变眼科疾病防治模式,使得八成致盲性眼病可防可控可治。
调查:多种眼病会致盲
市人民医院从2009年起,就组织了20余人的调查团队,进行苏南地区致盲性眼病流行病学调查。从中发现,白内障仍然位于致盲性眼病首位,糖网病则位于工作人群致盲性眼病首位。另外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致盲眼病。
谢田华介绍,目前,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广泛开展,白内障已成为可治疗盲。但是,在医疗技术和社会经济相对发达的今天,仍然有相当部分患者总认为要等到实在看不清了再接受手术,这样其实不可取,可能增加手术难度,并引发其他眼病。
并非所有的致盲性眼病都能通过治疗恢复光明。青光眼就是世界首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如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通常感到疼痛、眼红等不适症状,只有当疾病进展到影响了视力,甚至仅残留了“管状视野”,这时患者才能明显察觉到。青光眼患者一定要根据临床分型不同,选择通过药物、激光、手术等方法早期干预治疗,延缓病情发展。
糖网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中有1/3伴有糖网病,而且糖尿病病程越长,患糖网病的风险越大。有的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将血糖控制好就行,直到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才到眼科就诊,延误了治疗时机,因此通过早期筛查和规范治疗后可避免致盲。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老年人视力的头号“杀手”。黄斑是眼底视网膜视觉功能极为重要的区域,它掌控着眼睛的光觉、色觉、形觉,晚期的老年性黄斑变性以往由于缺乏治疗手段,致使视力丧失难以逆转。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如今黄斑变性的患者可以通过玻璃体注药术(抗新生血管因子)予以控制。当然,最好是在发病早期确诊得以控制。
探索:下基层提前干预见成效
患者在基层医院拍了一张眼底照,初步诊断为糖网病,基层医生通过网络端口将眼底照传到市人民医院眼科,最终确诊为糖网病,随即来到市人民医院眼科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这是市人民医院眼科率先与新吴区人民政府成立了眼科联盟,全面推动实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综合防治的场景。
谢田华介绍,超过80%的糖尿病患者和医务人员对糖网病不了解,缺乏防治意识,往往因错过治疗时机导致失明,治疗也非常不规范。该科探索糖网病立体化综合防治诊疗模式,一方面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科普体系,提高居民防治意识,一方面运用互联网+医疗,构建上下联动、紧密衔接的眼病防治工作网络,同时利用先进的医疗手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至今人民医院眼科已宣教了约30万居民,培训了500名基层医护人员,筛查了近3万余名糖尿病患者,切实降低了糖网病的患病率和致盲率。通过近两年的管理和随访,纳入防治体系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中糖网病患病率降至7.6%,致盲率降至1.2%,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筛查:当好眼健康“守门人”
“糖网病筛查让市民通过早期筛查,改变了传统的疾病诊疗模式,将关口前移,重点放到预防上去。”谢田华介绍,基于糖网病立体化综合防治体系模式,该科还将力争逐步开展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等致盲性眼病的综合筛查防治,当好眼健康“守门人”。
就拿白内障来说,基层医生通过裂隙灯检查就能确诊,该技术在基层医院已有条件开展。对于青光眼患者,需要进行眼底和眼压筛查,目前基层医院配备眼压仪很少,随着全社会对青光眼防治意识的提高,相信今后眼压计将在基层普及使用。虽然在基层医院无法确诊,但是基层医生通过眼底筛查能进行初筛,如有明显的眼底出血或玻璃膜疣的患者,可以到大医院做进一步的眼底检查就能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