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玲、陈菁菁
作为今年无锡市舞台精品工程的年度大戏和重点剧目,描写“时代楷模”黄文秀与俞斌爱心工作室之间动人故事的原创锡剧《追梦路上》目前已经完成连排,并计划于6月下旬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公演。谁能想到,承担这样一部大戏的班底竟然是一家区级民营剧团,而令其一炮打响的作品《好人俞亦斌》更是累计上演112场,还代表江苏走上了国家级舞台。一部有力量的原创作品,让一个解散多年的剧团,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浴火重生。锡剧这项国家级非遗正在惠山区这片热土上老树发新芽。
因为一部剧,解散十几年的剧团又成立了
“要不是《好人俞亦斌》这部戏,我们剧团的成员还散落在各处,做着与舞台不相关的事儿。”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团长孙锡琴感慨万分。
据了解,20世纪八十年代,全国约有县级剧团3350余个。但从本世纪初开始,县级剧团或撤或并,所剩无几。当年,这个名为无锡县青年锡剧团,后又改名为锡山市锡剧团的团队也一度陷入低谷。2001年剧团解散时,连场地也随即被拆除了,团员们失去了舞台也失去了市场。大家各自谋生,有人下海搞绿化,有人在各种演出中串场。孙锡琴回忆说:“当时大家都是含泪离开的,但是没办法,没有演出,拿不到收入,我们只能无奈接受现实。”然而,戏曲梦依旧装载在每个团员的行囊中。
2016年,迎来了转机。当时,“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家将地方戏曲的复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团员们看到了曙光,于是他们又一次集结起来,在惠山区文体局的支持下,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于2018年初正式成立。
已跌入低谷的剧团如何再次崛起?根据惠山区作家协会主席符志刚的报告文学《用爱托起希望的太阳》改编创作而成的大型原创现代锡剧《好人俞亦斌》,犹如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全体演职员以剧团复兴为目标,对这一原创剧精雕细刻、七易其稿,誓要打造出一部锡剧文化精品。
新版《好人俞亦斌》在剧情上作了较大改动,舞美、布景、道具、音乐配器、人物造型等方面也更加精细。首次公演时,广大观众冒着酷暑到剧院观看演出,不少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这样感人至深而又接地气的剧目了!”原江苏省文化厅副巡视员、戏剧研究专家汪人元在江苏大剧院观看这场演出后激动地表示,而这已是该剧正式公演以来的第80场演出了。
不知不觉间,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先后代表无锡市和江苏省参加了“流淌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地方戏晋京展演、“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苏省基层院团优秀节目展演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无锡分会场文艺精品专场展演,并荣获无锡市政府文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累计上演112 场。这对于偏居一隅的一个区级民营剧团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剧团逐步发展壮大,不忘培养后备人才
如今,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已成为该区锡剧振兴的主要阵地。成立以来,除了一炮打响的《好人俞亦斌》,又先后创排大型古装戏《陈阿尖》和《李三娘》等十余部剧目,并常年在全区开展巡演。在2019年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创排完成了一台以锡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主题文艺节目,目前已在全区巡演50余场。在巡演现场,观众交口称赞节目很好看,并纷纷要求这样的节目要多演几天,多来几次!
“现在,我们位于区文化馆一楼的小剧场排练厅,都是政府免费提供的。”孙锡琴说,剧团成立两年,演职人员从十几人发展到了50多人,还有不少团员是从靖江、江阴等地的锡剧团跳槽过来的,看重的就是这里优质的演出资源。“随着演出的增多,市场的扩大,大家的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剧团运营良好。”孙锡琴笑着说。
剧团不仅欣欣向荣,也开始承载起传承振兴的重任。2019年初,依托江苏省戏校和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的师资力量,惠山区在玉祁、前洲和堰桥三个街道的中心小学率先实施了“锡剧进校园”试点工程,开设“桃娃小锡班”,每个班有男女学生各15名,让孩子们系统学习锡剧基础知识,训练戏曲基本功。
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的团员定期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教学指导,每季度特邀省级资深艺术家走进校园传授技艺。通过近一年的培训,涌现出了一批锡剧好苗子,部分学员参加了大型原创锡剧《好人俞亦斌》的演出,先后赴北京、南京及周边县市进行巡演。“今年桃娃班已扩展到9所学校,近300个小学员。”孙锡琴说。
把握时代脉搏,全新原创剧“横空出世”
《好人俞亦斌》的成功,让全团领悟了一个道理:只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排练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才是一个剧团获得新生的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这是全剧团恪守的信条,他们也是这么做的。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原本的演出节奏,剧团并没有闲着,而是打磨出了全新的原创锡剧《追梦路上》。
该剧通过讲述“时代楷模”黄文秀与俞斌爱心工作室之间的动人故事,讴歌黄文秀在热心助学的爱心工作室成员吴敏杰的经济资助和精神帮扶下,顺利完成本科、研究生学业,学成之后,又在吴敏杰教育影响下,自觉接过爱心接力棒,主动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广西百色地区的偏僻山村百坭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并付出热血青春的动人事迹和高尚情操。
今年是党中央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决胜之年,适逢“时代楷模”黄文秀是中宣部要求重点宣传的脱贫攻坚题材的重大典型,加上黄文秀的成长历程又与惠山区的“中国好人”俞斌的爱心工作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此节点上推出此作,更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
“该剧题材重大,表现角度别出心裁,它将黄文秀的成长与奋斗经历,与无锡惠山区的俞斌爱心工作室有机地联系起来,讲述了一个三代人爱心接力与年轻人追梦奋斗的动人故事。”作为编剧之一的符志刚说,该剧在讴歌“时代楷模”黄文秀的同时,更宣传了无锡惠山这方盛产好人、充满大爱的热土,让更多人通过锡剧了解惠山的好人故事。
为把《追梦路上》打造成又一部国家级的舞台艺术精品,剧本十易其稿,不但故事完整性好,人物形象丰满,而且情节发展曲折动人,矛盾冲突紧张激烈,是一部紧贴现实、深接地气的优秀作品。
好剧本也引来了强大的后援团。据悉,该剧创作阵容强大,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均属省内一流,江苏省锡剧团团长、锡剧王子周东亮任艺术顾问,演员阵容名角荟萃,由国家一级演员季春艳扮演女一号,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钱伟,锡剧名家缪玉华、张祖良、倪晓芳、殷玉婷等扮演主要角色。目前,该剧已完成连排,计划于6月下旬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