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太湖周刊

顾毓琇:学贯中西的学术奇才

  □徐诚东

  无锡老城学宫南行不远,跨束带河(今学前街)达虹桥湾,来到原名“燕誉堂”的顾氏祖宅,这座建于清嘉庆十二年的江南民居,是顾毓琇的诞生地,为纪念其母亲王镜苏(字诵芬),堂号改名“诵芬堂”。

  顾毓琇号一樵,曾任清华工学院院长等职,晚年定居美国费城,任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先后八次回大陆访问讲学。

  对当代年轻人来说,顾毓琇这个名字比较陌生,若不是1997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期间专程赴费城探望恩师,人们都不会关注这位巨人般的学者。江泽民评价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教书育人,师表天下”。1945年,顾毓琇任上海教育局局长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泽民选修他教的微积分课程;任清华大学教授期间,钱伟长、曹禺等都曾是他的学生。他创立的电机系、无线电系、航空研究所等成为清华大学的品牌学科。

  无锡学子出国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清光绪二十四年,无锡第一个留学生杨荫杭就留学日本了,至1911年,无锡出国留学生达122人。

  1923年,清华毕业的顾毓琇去了麻省理工,苦读三年获电机硕士学位,又过两年获电机博士学位。与他同去的还有冰心、梁实秋、许地山等文学爱好者。顾毓琇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勤奋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他是一位知行合一的学者。留美期间,因为赶做博士论文,每天晚饭后进入研究室,直到凌晨三时;每周三必定坐火车向电动机权威裴伦博士夫妇请教,直到半夜三更,从未间断。

  除了主攻电机研究,顾毓琇还是教育家、诗人、文学家、戏剧家、音乐家、佛学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剧作家曹禺为《顾毓琇戏剧选》出版作序,上海戏剧学院为其设立毓琇楼。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顾毓琇带队赴新疆支援教育期间,边作诗边把李白、王维的部分古诗翻译成英文。他一生创作诗词七千余首,出版专著34部,被巴西人文学院授予金质奖章。顾毓琇长期关注经济发展研究,将国外股份制公司的经验带回祖国。

  顾毓琇还是著名作家冰心夫妇的红娘。祖籍江阴的吴文藻无论北上求学还是出国留洋,途经无锡,寄住顾毓琇家里。顾毓琇经常与冰心讨论话剧等文学创作。留美期间,顾毓琇、冰心、梁实秋在波士顿美术剧院合作公演《琵琶记》,顾毓琇担任编导兼饰宰相,冰心饰宰相之女,梁实秋饰蔡中郎,闻一多专程从纽约赶来助兴,负责布景并创作屏风一幅,画面碧海红日,白鹤起舞,绚丽夺目。这出中国现代戏剧在美国亮相,让西方世界为之惊叹倾倒。冰心、吴文藻两位年轻人也从相识成为终身伴侣。

  放眼当今学界,很难有第二个像顾毓琇一样的奇才,涉猎之广,学问之精,无与比拟。一如既往的谦逊、平和、淡泊,正是先生人格魅力之所在。

  顾毓琇纪念馆(故居)这座传奇的宅子诞生了顾毓琦(德国汉堡大学博士)、顾毓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顾毓瑔(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顾毓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顾毓瑞(台湾文化大学博士)五位兄弟。顾氏家族“一门五博士”曾在无锡传为佳话。

  顾毓琇纪念馆(故居)与钱锺书故居分列束带河两岸,其规模仅一亩余,比钱锺书故居规模更小,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风格,五开间四进,园子西南有精致内庭院,院内水池以太湖石驳岸并辅以绿植,角部有桂花树一棵,依池而建“旱屋”作读书场所,镂空朝南的窗架使屋内明亮如镜,顾毓琇小时候在此接受私塾教育,87岁时亲书“怀椿阁”,可以想象坐在里面有“半亩方塘一鉴开”之韵。

  一个世纪的光阴转瞬即逝,老屋昔日的容颜也披上了岁月的尘埃。对故乡无锡的眷恋,伴随着顾老风云变幻又云淡风轻的一生。他曾幽默地写道:“如果把南京比作华盛顿,上海比作纽约的话,无锡则可视为费城。”

  如今的学前街上,总有过往的行人在顾家老宅前停留,这座朴实低调的庭院内,散发着深厚的学术底蕴,传达出踏踏实实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