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时评

化解难题要做好“疏”的文章

  □ 田 路

  用“疏”的思维和办法化解难题,不单单是一种管理的方法与智慧,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与民生情怀的彰显与表达。要知道,在“疏”中更充满人情味、更具有人性化;在“疏”中,更能让群众感受和理解到,各级管理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是出于一颗爱民和为民的真心。相反,如果遇到类似问题时,不分青红皂白,不想是非因果,任性而为,一“堵”了之、一禁了事,乍一看颇有成效,本质上却是一种懒政怠政,容易滋生更多的矛盾问题。

  不久前,《无锡日报》刊登的一则新闻颇引人关注。据报道,惠山区在全市首推电梯AI识别阻车系统,电瓶车一旦进入电梯就会自动报警且电梯停止运行,消除了电瓶车入梯上楼充电这一安全隐患。

  惠山区创新使用智能识别系统,加强社区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他们在“堵”的同时,没有忘记“疏”——在小区安装智能充电桩,以此解决住宅区电瓶车停车充电问题。“堵”“疏”联手,既解决入户充电安全问题,又满足居民充电的需求。

  现实工作中,各级管理者都会遇到这样那样棘手的管理难题和矛盾,对此要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查明问题,剖析根源,提出最佳解决方案,不仅在“堵”上下功夫,更要在“疏”上做文章,以达到治根本的效果,赢得老百姓的口碑。

  做好“疏”的文章,首先应多些逆向思维、问题意识。以“电瓶车上楼充电”为例,可以试想一下,为什么居民要让电瓶车进楼充电?恐怕不仅仅因为一些居民安全观念淡薄、规章制度意识不强,也和很多住宅小区地面充电设备不足,甚至电瓶车停放不方便、无场地或不安全等因素有关。如果做这样的逆向思考,再带着问号深入实际调研,就不难找出原因所在,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既要“堵”,还要“疏”。就“电瓶车上楼充电”这个管理难题,如果首先解决好小区充电难、停车难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再加强对社区居民用电安全的教育引导,那么这个问题肯定会迎刃而解。某种程度上说,做好了“疏”,那么“堵”也就不那么费力,甚至根本用不着了。

  用“疏”的思维和办法化解难题,不单单是一种管理的方法与智慧,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与民生情怀的彰显与表达。要知道,在“疏”中更充满人情味、更具有人性化;在“疏”中,更能让群众感受和理解到,各级管理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是出于一颗爱民和为民的真心。相反,如果遇到类似问题时,不分青红皂白,不考虑是非因果,任性而为,一“堵”了之、一禁了事,那么,无论出发点多么美好,方法多么有创意,恐怕最后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乍一看颇有成效,本质上却是一种懒政怠政,容易滋生更多的矛盾问题。最终是,赢了“彩头”、输了民心,这与我们出台各项治理管理办法措施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各级各部门应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关切民生诉求,多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多站在老百姓角度思考问题,主动作为、真诚服务,拿出智慧、勇于担当,从小处入手、从源头治理,善加引导、合理疏导,切实解决那些看似很小,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隐患、大问题。通过“疏”的实际行动,展示爱民理念,传递为民情怀,从而不断增进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作者单位:无锡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