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保健周刊

疾控监测目前“蚊子指数”正常

有人被蚊子“咬”进了医院,专家支招防蚊消杀“秘籍”

  锡城进入梅雨季,高温潮湿的天气,耳边蚊子的“嗡嗡”声又多了起来,甚至有人被蚊虫“咬”进了医院。疾控专家提醒市民,6月份蚊子进入了繁殖活跃期,市民要做好卫生防蚊措施。

  蚊子“凶猛”,有人被“咬”到看医生

  69岁的沈老伯周末和家人去湿地公园游玩,在野外草丛中手臂上被蚊子叮了好几个大“红包”,回家后肿块好几天都没消,痒得他忍不住挠破了皮,没想到过了几天,两条手臂和脖子上出现了一大片红疹。市二院皮肤科医生检查发现,这是虫咬性皮炎,主要是过敏性体质的人被蚊虫叮咬后所致。进入5月份以来,门诊上接诊了好几位因被蚊虫叮咬产生皮肤病的患者,大都是不同程度的虫咬性皮炎。

  随着气温升高,蚊子大军开始出动了,“今年蚊子特别凶!”市民周女士说,最近好几个晚上,她都被蚊子吵得睡不着,她家住在20楼,往年这时候很少感觉有蚊子,但今年已经被蚊子缠上了。她邻居周师傅也发现,最近小区绿化带里的蚊子也一下子多了起来,蚊子围着人团团转。

  蚊子多不多,“蚊子地图”告诉你

  今年蚊子究竟多不多?来看看市疾控中心的“蚊子地图”。早从2005年起,无锡被纳入登革热媒介伊蚊国家监测点,每年5月-10月对伊蚊的密度进行监测。根据国家监测任务,市区共设有21个监测点,包括居民区、医院、工地、公园、废品收购站等地。今年5月份监测点共调查了980户255个积水容器,蚊子指数监测数据显示,幼虫的密度指数平均为0.82,处于低密度区,符合防控要求,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在废品收购站的密度指数最高,达3.33;部分居民区的密度指数也有2.31。从往年监测情况看,从6月份起密度指数会升高,像2017年6月份密度指数高达7,甚至会有个别中、高密度监测点上榜。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部主管医师邹亚明介绍,处于安全的密度指数要低于5;中密度的指数高于10,说明有一定的登革热传播风险;高密度则高于20,意味着一旦有外部病例输入,就可能在周边片区引发登革热流行。

  “蚊子是否高发跟水和温度相关,近段时间雨水多,气温回升较快,因此蚊子进入了繁殖活跃期。”邹亚明说,蚊子不仅扰人,蚊子中的伊蚊更是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凶手”。伊蚊俗称“花脚蚊”,“黑黑的,小小的,身上有小白点。”他提醒说,伊蚊喜欢多次刺叮,城区较多,市民平日要小心。

  如何预防,清除积水点是关键

  防蚊消杀“秘籍”有哪些?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部部长朱丁说,市民要加强健康防护意识,最关键是清积水。蚊子通常是在水中产卵,“倒一盆有几百只幼虫的积水比追着打几只会飞的成蚊更有用”,因此要防止积水点,铲除这些蚊虫孳生的窝点。她说,比如花瓶等容器,每3-5天至少清洗、换水一次;花盆底盘不要留有积水;不要随手乱扔垃圾袋、瓶瓶罐罐,以免雨水积留;室外的废旧轮胎、水缸、树洞等处也要清除积水。

  如何防叮咬,首选物理防蚊,门窗加装纱门纱窗,夜间使用蚊帐,室内也可使用蚊香、电蚊液等,这些产品应经常更换,避免蚊子产生抗性而失效。外出时,特别在黄昏时外出更需防蚊,穿浅颜色的长袖衣裳和长裤,深色衣物容易吸引蚊类。裸露皮肤可以涂抹驱蚊剂,建议选择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羟派酯、埃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

  皮肤嫩的,血液甜的,A型血容易招蚊子,是真的吗?其实这些说法没科学依据。疾控专家解释,蚊子主要是依靠二氧化碳来追踪“猎物”,汗腺发达的人更易招惹蚊子,小孩、肥胖的人也容易被蚊子叮,这是由于新陈代谢快;爱美的女士也要注意了,一些化妆品含脂肪酸、醇类等成分,这也是吸引蚊子的。

  (杨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