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教育周刊

云端联谊过端午、与能工巧匠跨时空对话、线上共建结对

锡城教育扶贫迈向更深处

  陕西、青海、新疆……近年来,锡城与多地小学共建结对关系,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模式交流互动,实现优势互补与教育帮扶。这个端午节,河埒中心小学与陕西延安隆坊红军小学“云联谊”;前往青海循化县民族中学支教的侨谊中学教师涂苏豫为当地学生带去“活”的历史文物;无锡、新疆霍城县的两所“育英”成功结对,锡城的教育帮扶正不断迈向更深处。

  无锡、延安两地学生端午“云联谊”

  “端午来啦,我们又要见面啦!”河埒中心小学和延安隆坊红军小学“红色中队联盟”的学生在“六一”云联谊活动结束后定下了端午之约。2018年11月25日,经延安市教育局和无锡市教育局批准,延安市黄陵县隆坊镇红军小学与无锡市滨湖区河埒中心小学成功结对。去年11月,两所学校在原本结对的基础上设立“红色中队联盟”,并在河埒中心小学辅导区内招募三个中队与隆坊红军小学相应中队开展手拉手交流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增进感情。

  河埒中心小学二(2)班的班主任宋伟伟在端午节前夕为红军小学的对口班级寄去了肉粽和豆沙粽,希望与他们分享无锡的特色风味。“班上的濮成杰和汪智芊两位同学提前在家学习了包粽子,并录制了小视频与延安的小伙伴们分享制作方法。”宋伟伟说。玉兰饼、小笼包、梅花糕……介绍完了粽子,学生的兴奋劲儿也被调动起来,纷纷介绍起了无锡特色小吃。“端午香包和五彩绳是延安学生给我们送来的礼物,他们在视频中举着亲手制作的小礼物,笑得很开心。虽然交流仅仅通过屏幕,但是这份友情已经落到了实处。”宋伟伟感叹道。

  6月正值河埒中心小学蠡桥校区小菜园的丰收季,四(1)班的学生与延安小伙伴成功连线后,迫不及待地向他们展示起了自己的菜园,并发出邀请。“你们有机会一定要来我们这里玩玩,尝尝菜园里我们亲手种植的蔬果。”在视频前争相发言的学生们还演示如何制作纸工粽子,隔着屏幕为延安伙伴送去祝福。

  课本上的历史文物“活”了

  自2017年梁溪区与青海省循化县建立对口协作帮扶机制以来,双方不断拓展教育、卫生、人才、经济等领域合作,侨谊教育集团也与循化县民族中学结为对口帮扶对象。去年10月,涂苏豫抵达循化县民族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这个端午节,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物的起源与构造,让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珍存走进循化、走向学生,近期,涂苏豫组织初一学生开展了一场“仿制历史文物系列大赛”。活动开始前,涂苏豫讲解了文物的基本知识,开展了仿制技能培训。她引导学生从历史课本或自身兴趣爱好中确定仿制的文物,鼓励学生就近取材,利用好硬纸板、石块、树枝、木棍等材料,按照文物特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彩色铅笔最大的问题是颜色淡,缺了古典韵味。”“五颜六色的线有些拉低作品档次,方便的话可以换一下。”涂苏豫接到学生的咨询后,会仔细观察学生作品,给出修改意见。

  两周的时间里,学生仿制出不少独具匠心的“文物”,包括蒙元抛石机、秦淮画舫、手提宫灯等,涵盖了不同朝代,原本沉寂在课本上的图片“活”了。

  这些作品在校园内展出后引起极大反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到展厅,在讲述自己仿制文物过程的同时也不忘品味其他作品。“这次活动让我重新认识了孩子的潜力和能力,也给了我丰富的教学启示。” 循化县民族中学初一年级组组长肖庆说,历史文物见证了中华民族千年文明,学生用心仿制的过程就是与千百年前的能工巧匠跨时空对话的过程。

  两个“育英”成功结对

  6月24日,一场跨越4500公里的视频连线在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进行。育英实验小学与新疆霍城县清水河镇育英小学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举行共建结对签约仪式。今年5月,新疆伊犁州霍城县清水河镇育英小学经人介绍得知无锡市滨湖区也有一所育英小学。异地同名的缘分不能丢,霍城县清水河镇育英小学党支部书记胡红霞寄出了一封信,牵起了伊犁州霍城县与滨湖区的教育“姻缘”。

  收到来信后,滨湖区结合东西部扶贫、援疆工作,以最快的速度促成两所学校相知相识,共建结对。滨湖区教育局和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将在向清水河镇育英小学学习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教师培训、教学设备更新、课堂教学研讨等方式,与清水河镇育英小学互动交流,把两校的结对工作落到实处。

  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副校长丁霞玲介绍,未来双方将从育英课堂“一起研”、管理“一起飞”、学生“一起精彩”、课程“一起跑”四个方面着手,把学校文化、校本制度、办学经验、学校特色等优质资源进行科学整合。除了依托远程智慧课堂,建立学科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外,双方还将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实现课程多元发展。他们还会通过学校部门间的合作,共同提升学校管理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结对学校内涵的共同提升。“目前我们计划以线上系列活动为主,共建学生素养培养机制和评价体系,增进两地学生深厚情谊,促进两校学生素养整体提升。”丁霞玲说。(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