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20版:再出发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落下

滨湖区残联多举措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圆梦

  图片由蠡湖街道提供

  走进蠡湖街道震泽圆梦汽车生活馆,一批特殊的员工正在冒着暑热给车子清洗、做美容。“我们招聘的都是有身体残障的员工,随着疫情的控制,目前所有员工已经全部到岗了。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抓好企业发展,不裁员、不降薪,确保残障员工生活有保障。”该生活馆负责人说。而对于这些员工来说,能用自己的双手为他人提供服务并获得一定收入,也让他们觉得很快乐且有成就感。残疾人作为民生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实现脱贫增收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滨湖区残联以“就业增收”“创业增效”“服务提优”“生活更好”为目标,以“腾笼换鸟”激发新活力为创新举措,提供了困难残疾人脱贫增收的“滨湖样本”。

  脱贫致富,就业先行。滨湖区残联通过设立福利车间,以互惠型模式解决就业难题,两年内共安排近70名智力、精神等就业困难残疾人实现正规就业。今年上半年,滨湖区残联推进建成了首个区级残疾人专业化服务平台——圆梦服务中心,围绕中西式面点、酒店服务、花卉园艺等实训课程,多层次开展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孵化培训,有效帮助全区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残疾人提升就业等级,提高就业率。同时,购买就业服务和辅助性就业劳动产品项目服务,建立就业年龄段动态用工档案等,为残疾人就业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残疾人量身定制创新创业项目也是区残联精准施策的一大重要内容。蠡湖街道开设的圆梦汽车生活馆,就是残疾人实体辅助性劳动项目。其采取社会资源打包承办的管理运作模式,让残疾人由社会资源的消耗者转变为社会服务的提供者,在“情景式”“沉浸式”环境中完成残疾人创业者的完美转身。同时,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新常态下,区残联还在雪浪街道积极扶持成立电商实训基地,已成功帮助不少残疾人朋友实现居家就业创业增收。

  助残路上,少不了专业的外援队伍。目前,区残联已有效构建起服务矩阵,动员教师、医生、企业家等成为服务资源“补给供给站”的成员,以专业化人员队伍化解动能不足、功能不全,助力深度共享、融合助残。“联姻”区教育局,全省首创教师志愿团队全面结对残疾人之家。区残联与滨湖区中医医院签订康复服务协议,建立“送康上门”品牌,为全区残疾人之家及教育康复中心上门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受惠群体超500人。滨湖区同时还在全省率先推进各板块残疾人之家“企业家助残联盟”的全覆盖。

  为让残疾人乐享幸福生活,区残联不断推动一系列好政策好举措落地开花:委托保险经纪公司通过招标,在全国率先启用三方机制为持证残疾人及精神残疾人家属提供“意外有保障、重疾有靠山、身故有补助”的综合商业保险;每年为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服务,至今已配发超2500件;大力推进“有爱无碍”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宜居工程项目,每年常态化为45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改造;连续3年投入30万元资金实施区级“共情润心”微公益助残服务项目,培育和发展18个助残服务优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