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21版:再出发

太湖湾

一个科创新地标正在崛起

  ■ 科技进步贡献率65.8%,连续7年位居全省设区市第一;

  ■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9%、位居全省第三;

  ■ “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4项、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列;

  ■ 据《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无锡位居第11位、地级市第2位……

  ■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无锡在2019年书写了奋进盎然的诗篇。2020年,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科技不仅仅是战胜疫情的利器,更是后疫情时代经济“突围”的驱动力。

  6月18日,上海,一场科技合作洽谈会在黄浦江畔举行,无锡面向世界“喊话”,寻找“无锡合伙人”。科技战线将继续着力抓好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载体建设、创新资源集聚以及创新生态优化等重点任务,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市科技局局长孙海东表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城市群正通过“园区共建”、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化和网络化建设等方式,优化区域要素配置,推动创新的产生、发展和扩散。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一体化,无锡将迎来新一轮科技创新的重大机遇。

  “我们在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一体化过程中,进行了探索实践,”孙海东说,特别是在完善区域创新制度体系、共建共享区域创新平台、联合组织跨区技术攻关、促进跨区技术转移转化、互联互通跨区创新要素、建设科技创新“飞地”等方面已积极尝试。预计今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300亿元,区域科技创新活跃度日益提升。长三角强市林立,协同创新是一次高质量的竞合。新形势下,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一体化,无锡应有怎样的作为?答案已明:例如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这样的优势产业,组织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创新策源能力,使得无锡成为若干重要领域的创新策源地,加快促进无锡向长三角世界级科技创新城市群中心城市迈进。四个区域中心呼之欲出。区域研发中心,瞄准优势产业、先导产业和未来产业,通过研发的投入、人才的引进,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域资源共享中心,通过引进外部资源,巩固产业特色、强化产业优势,为无锡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优质资源保障;区域科技金融中心,打造蠡湖基金小镇,大力引进创业投资、天使投资,为科技对接资本架设桥梁;区域高端人才中心,依托太湖人才峰会等品牌活动,推动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发展,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攻关。面对长三角科技创新的竞争压力,无锡要抓好特色发展、优势发展,“坚持自己的强项,这是最重要的,一旦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就成为了属于我们自己独特的东西,比如物联网产业。”我市将重点在物联网、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区块链等产业领域,凝练一批战略目标产品和关键环节,筛选一批预期能够取得突破的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启动实施“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同时,积极筹建太湖实验室、江苏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撒手锏”技术。

  太湖湾的科创新地标已经呼之欲出,划出473平方公里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黄金岸线”。孙海东介绍,太湖湾科技创新带以太湖北岸、西岸为依托,向陆地延伸5公里,湖岸线108公里。“‘科产城人融合’的理念将贯穿始终。”孙海东表示,太湖湾科创带核心是“一核十园多点”拥湖发展,全面对接长三角一体化,融入和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