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21版:再出发

“五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面对今年以来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全市科技系统始终按照市委市政府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创新企业培育、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创新资源集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新政策”

  支持创新创业

  聚焦科技创新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市科技局制定出台了市“创新30条”、“创新10条”以及生物医药扶持政策等文件,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金融结合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支持政策,形成了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抓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落实,2020年全市6467家(次)企业享受科技税收减免96.16亿元,惠及企业数、减免额分别同比增长24.03%、18.61%。今年上半年共发放风险补偿专项贷款36.66亿元、同比增长47.7%,为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提供金融支持。

  “新机制”

  培育创新型企业

  按照企业成长周期和发展规律,将创新型企业分为雏鹰、瞪羚以及准独角兽等三类企业,并按照企业研发投入和成长性两个维度,进行精准扶持、靶向培育。截至2019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84家、“十三五”以来实现翻番增长,预计今年将达到3600家;雏鹰、瞪羚以及准独角兽企业入库企业分别达到807家、563家和39家。25家企业入选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位居全省第二;12家企业列入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5家企业入选省研发型企业培育计划,均位居全省第三。在创新型企业培育的带动下,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下,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976亿元、同比增长1.8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9.53%,创“十三五”以来最高水平。

  “新平台”

  加快重大科技创新

  启动太湖湾科技创新带规划建设,着力构筑“一核十园多点”拥湖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深海极地装备技术江苏省实验室暨深海空间站无锡研发基地列入苏南自创区一体化发展重大平台布局,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一院一公司”运作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上海大学无锡产业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签约落地,截至目前,累计建成新型研发机构51家。

  “新模式”

  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

  持续深化内引外联工作思路,一方面,探索建立“一所一策”合作模式,与公安部交科所、中国船舶集团702所等驻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推动身边“富矿”资源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加速转化;另一方面,策划举办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和“创新创业院所行”等活动,推动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促进创新要素顺畅流动。今年上半年,全市技术合同登记1515项、同比增长124.4%,成交额达105亿元、同比增长112.6%。

  “新活动”

  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注重以平台集聚创新主体、以活动激发创新活力,策划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苏南全球创客大赛、无锡(上海)科技成果洽谈会等重大活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其中2020无锡(上海)科技合作洽谈会,共有59个项目现场签约、计划总投资103.6亿元,成为对接长三角区域高端创新资源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