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34版:再出发

凝聚群众力量 创新治理模式

滨湖区民政局全力打造“温暖社区”

  水秀社区百姓规划师

  马山街道古竹社区农家小院

  一张木桌,几条长凳,声声热议。无锡市滨湖区马山街道古竹社区的一个农家小院里,村民们闲来就会过来串门聊天。遇上村里有大事要商讨,党员和群众就在这里开展民主议事。将民主协商与小院活动结合到一起,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河埒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并被列为国家民政部社区治理创新观察点;水秀社区“零距离”工作法入选民政部新中国成立以来首评的“100个优秀社区工作法”;蠡桥社区开放空间会议、美湖社区智慧社区等案例被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社区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创新实践》收录……以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为突破口,滨湖区民政局积极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全面提升。

  深化协商民主,激发居民参与积极性

  古竹社区这种“小院议事”的协商民主模式,并非个案。2014年起,滨湖区民政局就积极引入开放空间会议技术和罗伯特议事规则,并在无锡率先推广社区议事会。“透明产生公信力”,协商议事会的推广,既把基层矛盾消化在事前,又提高了社区决策的科学性、透明度。经过几年实施,滨湖区已经涌现出了包括古竹社区小院议事、水秀社区“百姓议员”、湖景社区同心议事会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社区协商议事品牌。

  在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协商共治的过程中,一批“意见领袖”被挖掘,在社区融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隐秀社区在电梯安装过程中,原先社区指派的片长和楼道长没有与楼道居民建立深刻联系。在改进过程中,以“议家圆”平台为基础,社区在议事协商会议中增加了由居民选举出的“楼道代言人”角色,既发挥了其团结整合居民各方利益的作用,精准地向社区传递居民诉求,同时又能参与到社区在项目推进中的监督作用,即时向居民反馈进度。最终,申报电梯安装项目配合服务的难题,都在“楼道代言人”的奔走和社区及上级部门的配合下圆满解决。

  滨湖区各社区的现状是“社区大、网格小、自治难”,一个社区管理商品房、安置房、老新村等多种小区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小区治理共同体的打造成为滨湖区社区治理的重点。夏家边社区属于典型的混合型社区,根据需求,社区将住宅小区划分为拆迁安置房、老村庄、新开发商品房三个片区共九个网格,并组建了三级管理网络。社区西侧蠡溪河道的污染是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网格管理网络的搭建使居民对于河道整改意见建议得到迅速反馈及处理,居民——网格员——片长——社区,整个网格与社区大环境沟通畅通便利。同时不同片区间也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动关系,老村庄和商品房之间从一开始的相互指责推诿到最终达成了相互协同合作。

  坚持项目抓手,推动社区由“管”到“治”

  滨湖区曾在国内首提以法治、自治、共治、德治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治理“四治联动”思路。为了有效推动社区由“管”到“治”,滨湖区民政局采取了以项目化推动工作的方式。据悉,区民政局每年都会采取年初征集、全年跟踪、高校督导和年底评比的方式,组织实施社区治理创新和社区服务公益创投两类项目。2019年度无锡市社区治理项目(书记项目)中,西园社区院落自治荣获第一名,11个示范项目中滨湖区获得5个。

  老旧小区管理问题一直是让人挠头的城市管理难题,西园社区也不例外,环境差、居民缺乏共识、停车矛盾突出是摆在社区面前的难题。自2018年起,社区开始试点实施院落自治项目,引导小区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片区。社区书记将小区划分出3个小片区,通过第一步搭建平台、启动自治;第二步制定规则、摸排需求;第三步反复协商、形成共识三个步骤,分片区逐步成立院落自治理事会,实施院落自治项目。其中二区院落自治项目目前已进入良性循环,解决了小区物业自管的问题,创新了社区治理的层级架构,形成了人人充分参与的良好局面。据悉,这一类的社区治理创新项目已连续实施6年,2019年起提升为社区书记项目,内容涵盖了社区协商议事、网格化、信息化、志愿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培育、院落和楼道微治理等方面,涌现出了水秀社区“百姓议员”协商共治、西园社区院落自治、中南社区楼道治理、大箕山社区片区微治理、荣巷社区志愿服务联盟等一批社区治理品牌和典型案例。

  社区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已连续实施8年,该项目以培育社会组织和发展社会工作为目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社区老、弱、病、残、幼等困难群体和失独、社区矫正、外来人员等特定人群提供专业化服务。近三年来,区、街两级已投入资金上千万元,实施各类公益项目154个,涉及助老、救孤、济困、助残、青少年、社区建设等多个领域,惠及居民群众数十万人。

  强化制度保障,夯实社区治理基础

  紧扣民生需求,滨湖区民政局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方面加快社工队伍建设。该局制定出台了江苏省最高初、中、高级社工每人每月分别为500元、800元和1000元的职业资格补贴政策,每年举办社会工作师考级培训班。目前全区拥有持证社会工作者已达691人。滨湖区同时成立了由同济大学、华中师大、南京农大、河海大学等高校教授组成的滨湖区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与江苏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实训基地,并与江南大学、江苏师大等高校在社工培训、项目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目前,滨湖区已有江苏省社会工作领军人才2人、江苏省最美社工1人。在过去4年省民政厅评选的40个社会工作优秀项目和优秀案例一等奖中,滨湖区共获得7个,数量为全省第一。另一方面,该局科学设定考核机制。目前滨湖区已逐步建立以社区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度测评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绩效评价体系,并已纳入对各镇、街道的重点工作单项考核,进一步调动了各镇、街道推进社区治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