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2版:大运河博览会特刊

运河物语

  地理与历史紧密相连。自古至今,大运河都是运河儿女艺术创作绕不开的母题,运河文化也有了多姿多彩的载体。我们走访、倾听,我们感叹、感动,一件件因“运”而生的杰作注定与“河”同辉。

  运河发绣

  造就基尼斯之最

  改革开放初期,金家翔开始沿无锡古运河畔跑了个遍,边走边写生,以一位职业画家的眼光,一点点拂去蒙在古运河上的历史尘埃。金家翔用了三年,于1991年完成了《古运河梁溪风情图》:川流不息的船只、热闹的北塘大街、好戏正开演的西水墩、绵延开来的明古窑……

  金家翔的图稿完成后,无锡精微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红育来接棒。她带领绣娘们,最终完成一幅12.88米的发绣长卷,耗费8000多工时,用了3000克20种不同颜色的头发,把古运河无锡段清末民初典型的特色景点和风俗活动收揽其中,河面、民居、拱桥、舟车层层相扣,1800多个半寸大小的人物,姿态各异,整幅图气势恢宏又古朴典雅,令人叹为观止。这件作品于1994年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也圆了金家翔和赵红育的运河水影之梦。《古运河梁溪风情图》上,沙陆墟先生写了跋诗,程及先生题了字。他们的身影虽已随运河水悄然离去,但他们对运河的情却永远留在了长卷上。

  (张月)

  运河彩塑

  呈现大运河全景

  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大门外有处侧门,上方悬挂着“京杭运河泥塑展示馆”的牌匾。这扇侧门内,藏着一组大型彩塑作品《古运河全景图》。说它大型,究竟有多大?“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这件作品长179.4米。”虽已时隔10年,但问起这组作品的细节,无锡市惠山泥人研究所所长赵建高还是一口就能答上来。从北京通州到杭州拱宸桥,《古运河全景图》以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历史遗迹、历史建筑、商业文化、民风民俗、民间故事为创作背景,共塑有大小人物1万多个,生动呈现运河沿岸的繁华盛景。赵建高回忆,当年他带领设计人员沿运河走访考察后,历时两年多完成了这一巨作。

  彩塑《古运河全景图》的精华段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运河无锡段的19个码头是这组大型泥塑作品中最为人称道之处。哪19个码头?赵建高向我们一一介绍:水仙庙码头、商码头、丝码头、瓷码头、酒码头、渔码头、粮码头、布码头……京杭大运河的历史画卷以传承创新的泥塑方式打开,在泥塑史上也是首次。谈起创作这组作品的初衷,赵建高说,惠山泥人因运河而生,无锡四大码头商埠繁荣,也带动了泥塑行业的兴旺,所以运河从来都是泥塑创作不变的主题。(张月)

  运河舞剧

  一展运河城市魅力

  第二届运博会前夕,无锡歌舞剧院排练厅内,古典舞剧《千年运河》正在做复排修改加工提高。这不是剧院第一次排演历史题材的古典舞剧,早在12年前,一出《西施》的上演,就曾深深勾起世人对于蠡湖爱情的遐想。这次,同样以古典舞为表现形式,则将目光瞄准了一个更加宏大的主题——运河,用带有吴地特色的文化符号去演绎运河故事,寻找无锡记忆。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选题的时候就觉得很厚重,运河有很丰富的内涵,它贯穿了无锡的发展,甚至整个江南经济的发展,我们选择用新的视觉角度来呈现它。”总导演汤成龙介绍,舞剧讲述了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开凿“运河第一撬”——吴国水道(邗沟)过程中发生的一段悲壮感人的历史传奇。舞剧追溯运河之始,表现出国家图强、官民智慧和百姓坚忍。在舞美方面,更是尝试了以现代装置艺术为核心的新方式,呈现其空间视觉感,让舞蹈演员的表演更为立体,观众欣赏的角度更直观。

  今年6月中旬,舞剧曾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进行了首次汇报演出。“如今,我们又对一些细节进行了加工和提高,复排后的舞剧将给观众带来更多感动、震撼和思考。”市歌舞剧院负责人葛丹绮说。舞剧《千年运河》正是为运河而生,能在运博会的舞台上一展无锡的文化软实力和城市魅力,演职人员很是自豪。(陈菁菁)

  《大运河传》

  一条涌动生命风景的河

  生长在运河边的作家,写运河的不少,夏坚勇25万字的历史文化大散文《大运河传》是重要代表。他花了两年时间找资料泡书堆,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行走大运河实地考察。最终,夏坚勇以散文的笔法、悲悯的情怀写出了自己行走运河的怀古幽思,追往历史、反思人生。而他理性的哲思背后是热烈的情感。夏坚勇在时间和空间两条并行的行文路线中,通过一条河,阐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性格。

  《大运河传》从“江南”开篇,以“最后的绝唱”收尾。千里长河上下,有“吴越风情”,也有“生命的风景”;有“邗沟”,也有“江都”;有“沧州雪”,也有“杨柳青”……大运河的容颜、脉搏、气息在作家的笔下都有精细入微的描写。夏坚勇善于以思想的力量去穿透传统文化,字里行间是宏阔与精妙的结合,这也令《大运河传》在众多运河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著名评论家丁帆认为《大运河传》有悲情的浪漫主义风格,而这恰是生长在运河边的作者,对大运河爱之深沉的表现!(张月)

  运河文创

  让“活遗产”融入日常

  去年举办的首届大运河文化生活节上,无锡遴选出了根植于本土文化,以“情牵运河”为主题的系列文创产品:鳜鱼形四色茶杯、梁溪揽胜靠枕、《梁溪古运河》工笔全景图桑蚕丝桌旗、《大河头尾是家川》主题文具、《江南可采莲·仕女银饰》等五套作品。其中,古运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梁溪古运河》工笔全景图桑蚕丝桌旗最为惊艳。这幅图的作者正是前文提到的金家翔。

  这幅图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无锡清名桥段为蓝本,北起南禅寺,南至水仙道院,将古运河沿岸的古寺、古塔、古街、古桥、古窑及街区尽收眼底,浓缩了“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最精华的景致,充分展现了无锡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的成果。桌旗以水纹为底,高清还原画作神韵,细节纤毫入微,整体瑰丽华美。其制作工艺采用传统手工和先进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原料精选100%天然桑蚕丝经手工缝制而成,是兼顾实用价值的艺术收藏珍品。

  “延续大运河文化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并喜欢。”原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副主任姜师立表示,无锡将工艺品赋予大运河的文化符号,开发成旅游、文创产品,这是运河文化适应当今现代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真正做到让“活着的遗产”走出庙堂、融入日常。

  (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