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渔民“上岸”,日子照样有奔头

市区渔船渔网渔具评估结束,“护渔队”、蓝藻打捞等公益性岗位虚位以待

  本报讯 昨日14时,滨湖区雪浪街道太湖大堤旁,头发花白的59岁渔民杨进良骑上车,回头看看刚结束评估的渔船渔网:“做了30多年的渔民,今天起不再是了……”市农业农村局信息显示,至9日,滨湖、经开、新吴200多条渔船及渔网、渔具已全部评估结束,很快将进入公示、补偿环节,社保接续、就业安排也开始启动。宜兴600多条渔船评估也已完成过半。渔民“上岸”迈出稳健步伐。

  “渔网……8条,船头探照灯1个,捕鱼网兜3个……”下午一点多,杨进良和第三方评估公司人员一一清理船上物资,评估人员记录在本子上。杨进良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就靠5个月的太湖捕捞获取一年的生活所需,每天下午五点入湖捕鱼,至第二天凌晨三四点结束上岸销售,八点多又要买好饮用水和菜回到船上并清理渔网……基本上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像捕虾、捕鲫鱼、鲢鱼等都要用网眼大小不同的网,一季捕捞下来渔网容易坏要经常替换,所以船上渔网较多。”

  现在,捕捞权收回,按捕捞许可证核定的主机功率给予补偿;船网等专业生产设备按要求评估后回收、给予补偿。退捕渔民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证二人按24个月一次性发放转产期临时生活补助。退捕人员可按规定办理社保,基本生活有困难的将被纳入低保范围。杨进良得知尽管还有4个月即将满60岁、也能办社保后高兴地说:“以后的基本保障有了,这下安心了。”

  当天下午,经开区华庄街道农联社区36岁的渔民冯东来走进社区书记冯永生的办公室叹苦经:“父母都是渔民,快满60岁了,还有妻儿要养,退捕后一家人没了生活来源,怎么办?”冯永生告知他不要着急,并说上午区里已就此开过会,将为渔民提供门卫、保洁、蓝藻打捞等公益性岗位,提供职业培训,并有意吸纳年龄45岁以下、政治素质高、有开船等技能的渔民进入护渔员队伍。冯东来详细了解后,当场写好申请书申请担任护渔员,并掏出身份证请社区工作人员记录。当天,5名渔民在该社区报名申请公益性岗位。

  从滨湖、经开、新吴获悉,当地均已安排“护渔队”、蓝藻打捞等公益性岗位虚位以待,全市将在11月底之前完成所有退捕渔船渔民补偿安置、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确保渔民平稳“上岸”。(朱雪霞)

  昨天,刚完成渔船评估的雪浪街道渔民在整理船上的杂物,并将杂物打包搬运上岸。(刘芳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