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 破解“白色污染”“黑臭水体”治理难题,为打造最美太湖湾区提供可靠经验

院士治水“点石成金”

  本报讯 (记者 马悦)国庆前夕,惠山区前洲街道石洲路工业园内一片喧嚣,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全兴领衔的聚乳酸可降解新材料项目一期首阶段5000吨聚乳酸切片正式下线,这一被市场普遍认定为最好的可降解塑料制品原材料在一定条件的堆肥作用下,最快在一周内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绿色友好。无独有偶,张全兴院士长期研究的离子交换与吸附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太湖贡湖湾生态修复,实现了“湖水清、生物多、景观美”的建设目标。据悉,上述两项成就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为营造太湖湾科创带优美生态环境提供了现实路径。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办法》后,我省紧随其后出台了禁塑实施细则,明确到2025年,江苏的塑料污染将得到有效控制。据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有的地方采用粉碎塑料为颗粒的做法“治标不治本”,塑料颗粒依然无法降解且对环境形成长期隐患。聚乳酸则是由玉米、高粱、木薯等农作物提取的淀粉原料制成,经发酵制成乳酸,再通过一系列化学合成转换成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

  81岁的张全兴院士带领团队攻关10年,不仅打破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还在合成中以独创的有机胍催化剂替代了国际上流行的重金属催化剂,实现制备全流程的环境友好。值得一提的是,聚乳酸还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和抗拉性能,在医用产品、纤维制造、3D打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5000吨切片只是‘牛刀小试’,一期将很快达产至2万吨,年销售6亿元,二期还要扩产到8万吨。”张全兴和弟子们对于打造一个没有“白色污染”的城市满怀憧憬。

  在张全兴院士设立于太湖边的办公室中,两条小金鱼在鱼缸中欢跃翻腾。不为人知的是,鱼缸中的水正是这位老人主持修复的贡湖湾小溪港的净水。“过去治理废水,是向废水中扔钱,我们现在要实现从废水中‘捞金’,向废水处理要经济效益。”循着这一思路,他研发出具有原创性的“树脂吸附”技术,其最大特点是将污水中有毒有害成分成功分离和吸附出来,并从水洗废水中回收苯、氯苯、工业盐酸和三氯化铁,含苯系物的副产盐酸被精制成工业盐酸,真正实现了水洗废水的“零”排放和化工原料的清洁生产。现在,原本一度黑臭的2.3平方千米的小溪港示范区已呈现鱼翔浅底。未来,更为广阔的太湖湾将有希望重现碧波万顷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