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保健周刊

老来喜读咏老诗

  □郁建民

  年轻时,我以速读那些“不得不读的书”来应对求学谋生,结果囫囵吞枣,根本品味不到在细嚼慢咽时才有的甘甜清香。退休后有了空闲,多了一个喜好就是喜读咏老诗,对人生都有着一定的启迪。

  大凡古人的咏老诗里,都闪烁着哲学的光芒。唐代诗人元结的《宿洄溪翁宅》曰:“长松万株绕茅舍,怪石寒泉近岩下。老翁八十犹能行,将领儿孙行拾稼。吾羡老翁居处幽。吾爱老翁无所求。时俗是非何足道,得似老翁吾即休。”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明显的渴望幽居、打消奢望的闲适情绪。人到老年,拥有此种心态,自然会健康长寿快乐无比。

  有一类咏老诗,是诗人赞扬别的老人的。唐代诗人施肩吾就有这样三首诗。《诮山中叟》:“老人今年八十几,口中零落残牙齿。天阴伛偻带嗽行,犹向岩前种松子。”《赠采药叟》:“老去唯将药裹行,无家无累一身轻。却教年少取书卷,小字灯前斗眼明。”《代农叟吟》:“且将一笑悦丰年,渐老那能日日眠。引客特来山地上,坐看秋水落红莲。”他们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谦虚到老,怎不教人不尊敬,怎不教人不学习呢?

  另一类咏老诗,读起来令人精神振奋,深受鼓舞。唐代诗人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最后六句云:“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诗人说进入桑榆晚年,还要像晚霞一样布满天空,创造出一片令人赞叹的灿烂辉煌来。阅读这样的诗句,我们能够得到激励,也能为自己具有较深的洞察力而感自豪。汉末的枭雄曹操老年境界更高,不同凡响。他在《龟虽寿》中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在他看来,任何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但善于保养身心,健康愉快,也可以延年益寿。

  老来喜读咏老诗,却能领悟一些人生的哲理,体味一下做人的真谛。虽说人一定会逐渐老去,而心却可以永葆年轻,顺其自然,享受人生的每一天,晚年生活也会是无限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