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发布厅

聚力基层 聚焦难点

将“大抓基层”精神落实到工会一线

  近年来,无锡市总工会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聚焦基层难点痛点,坚持重心和资源下倾,扎实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推动基层工会真正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目前,全市建成基层工会14328家,工会会员266.7万人,其中农民工会员141.2万人;建成高水准三级职工服务中心90个;培育省级以上模范职工之家481家、模范职工小家411家。2020年1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蔡振华批示肯定无锡工会大抓基层建设的经验做法。

  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有工会组织”的要求,立足无锡产业和职工实际,创新工会组建新模式,努力做到工会组织全覆盖。目前,全市独立建会12980家,联合建会1348家,覆盖企事业单位66312家。

  织密基层工会组织架构,市总工会坚持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并重,加强乡镇(街道、园区)—村(社区)—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建设,江阴市长江村建成全国首家村级总工会,创新楼宇工会、商圈工会、平台工会等特殊领域工会的组建方式,重点推进小微企业、派驻企业、分支企业等特殊企业组建工会。

  创新产业工会建设,无锡工会系统坚持立足产业、多点并进的思路,在总结推广宜兴市总工会建设环保、线缆、陶瓷、现代农业等产业工会经验基础上,重点抓好全市县级区域产业工会建设,推动成立江阴市纺织服装产业、锡山区电动车产业、惠山区针织服装产业、滨湖区生物医药产业以及无锡数字电影产业、新吴区物联网产业等6个市(县)区级产业工会联合会。

  拓展建会入会新领域,无锡各级工会最大限度地把货车司机等“八大群体”组织到工会中来,持续推进农民工入会工作,不断扩大工会组织有效覆盖。市总工会在无锡八佰伴召开了全市商场信息员入会工作观摩会,全市成立吸纳“八大群体”工会组织17家,覆盖企业908家,发展货车司机、保安员、快递员、商场信息员、家政服务员等会员2.47万人。

  聚焦“覆盖不全”难题,

  多路径推动基层工会组织建设

  聚焦“阵地不多”难题,

  全方位推进职工服务平台建设

  近年来,市总工会积极呼应新时代职工新需求,实施市(县)区、省级以上开发区、乡镇(街道)三级职工服务平台建设,累计投入1.39亿元,建成总面积超11万平方米的高水准职工服务中心90家,彻底打通联系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

  阵地服务内容突出“全”。我市职工服务中心不仅提供工会组建、法律援助、生活救助、就业援助、教育培训、文体活动等常规服务,而且根据职工需求设置“服务菜单”,提供差异化“订单式”服务。运用“互联网+”模式,推出乐抢福利、打折优惠、图书借阅、知识竞答、兴趣课堂等26个线上服务项目。江阴高新区职工服务中心“相约星期五”公益爱心活动、惠山区职工服务中心“关爱·圆梦”工程,新吴区梅村街道职工服务中心“汇聚爱·传递爱”等30多个特色项目深受广大职工欢迎。

  聚焦“人手不够”难题,

  狠抓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针对基层工会力量薄弱实际,市总工会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数年努力建成一支覆盖全市的工会社工队伍,174名社工平均年龄33岁,84.5%为本科以上学历,有效夯实基层工会工作力量。

  抓培训强素质。市总工会每年邀请专家学者、优秀工会工作者等开展基层工会干部能力提升拓展培训。此外,各级工会注重社工实践锻炼,有计划组织社工多岗位锻炼,参加业务技能竞赛、工会交流观摩活动。

  抓管理提待遇。实施市级统一管理,市总工会出台新政,明确基层工会社工力量配备、岗位职责、招录考核及经费保障等。实施市级统一招聘,2020年面向社会招聘社工32名,报考比例高达11:1,入围社工党员比例37.5%,全部为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实施市级统一薪酬,在全省率先制定薪酬标准,建立增长机制,让基层操作有依据、工会社工有希望,有效激发工会社工干事创业积极性。

  畅通道促成长。注重持续化学习,鼓励工会社工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参加国家劳动关系协调师、国家心理咨询师、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学习考试。打通职务晋升管道,打破身份“天花板”,全市有10名基层经验丰富、工作能力较强的工会社工先后走上市(县)区工会部门、乡镇(街道)工会负责人岗位,实现工会社工“招得进、留得住、管得严、用得活”的目标。

  聚焦“创新不足”难题,

  实施基层工会工作项目化管理

  市总工会坚持改革创新思维,在全省率先推行基层工会工作项目化管理,引导基层工会由“活动引导型”向“机制推动型”转变。

  立项布局精心合理。市总工会坚持“广立项—塑精品—抓推广”三步法总体思路,出台项目化管理办法和考评办法,引导基层工会围绕上级所期、基层所需、职工所盼开展工作创新,推动基层工会工作由虚变实、效应由小变大。全市累计立项103个,99个成功结项。《工人日报》头版专栏连续报道宣传无锡做法。

  创新项目亮点纷呈。我市各级工会组织通过项目化管理,基层工会在思想引领、技能提升、维权帮扶等方面打造出一大批品牌亮点工作。滨湖区总“职工技能五级递进工作链”打通了职工技能提升新通道;梁溪区总工会“新兴产业多元化工资集体协商”、锡山区总工会“职业安全卫生服务网”构建了职工权益维护新机制。江阴市总“强化上市公司职工董监事源头维权机制”、宜兴市总“探索县级市组建产业工会新模式”等创新之举在全省乃至全国属首创。

  典型引领正向激励。市总工会全方位总结推广精品项目,激励基层工会创新再上台阶。市总工会每年出资近百万元,对综合评审获奖项目实施项目奖补;对项目化管理成效突出的基层工会评选为“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并通报表扬。惠山区总工会开展的“关爱·圆梦”工程帮助万名贫困学子勤工俭学,央视四度宣传报道。该项目经市总工会推广,列入无锡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在全省工会系统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