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太湖周刊

姜昆无锡开讲:

你与人民有多近 人民跟你有多亲

  □ 韩玲、陈菁菁 文 / 浦恒瑜 摄

  近日,无锡“文联大讲堂”开讲,第一讲邀请到了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为无锡广大文艺工作者作了“你离人民有多近,人民对你有多亲”的专题讲座。

  现场,姜昆一如既往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分享了自己的艺术人生,讲述了一位人民艺术家如何贴近群众、深入生活,用敏锐的艺术嗅觉感知平常生活,用精湛的技艺表现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

  感叹“中国曲艺之乡”无锡包容力很强

  姜昆与无锡缘分颇深。硕放街道在评选“中国曲艺之乡”的过程中,他曾多次来到无锡。而今,无锡曲艺的发展势头,令他称赞不已。“梅里古镇开街那天,我也上台即兴和小阿福夏吉平演了一场。” 姜昆说,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热情,令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曲艺文化的欣欣向荣。无锡市曲艺协会主席夏吉平说,姜昆对无锡曲艺发展一直都很关注,从硕放曲艺之乡的建设,到现在文艺走基层的演出活动。同时,姜昆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人民艺术为人民的态度,都激励着基层的曲艺工作者,扎根群众,从群众中找素材,同时又用新的内容为人民服务。

  宜兴打造的曲艺文化新地标——姜昆笑剧场基础建设已然完成。他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落户,是因为这里厚植曲艺土壤,而在西渚这样的乡镇,可以更贴近百姓更贴近生活,能为创作激发更多灵感。未来,笑剧场将被打造成一个集曲艺演出、人才培养和创作创新的高地,吸引更多人爱上相声、爱上曲艺文化。

  对于相声创作,姜昆态度鲜明,他认为不能把简单的感官刺激当成娱乐享受,“现在娱乐内容越来越多,很多节目形态值得商榷。”相声可以讽刺,也有各种各样的故事,但没有到生活中好好体验一个人物,就缺乏活灵活现、接地气的人物形象。在姜昆看来,相声艺术要适应当下融媒体、新媒体的新环境。“我们这一辈人完成的是让相声从广播走出来,走进电视。但现在,传播手段变多了,如何让曲艺艺术从电视走向网络,有赖于我们年轻艺术家们的努力。”姜昆说,目前来看,还缺少经典的让人过目不忘的作品,在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中,要创作出更多可流传的作品。

  深情回忆两位大师:不能忘记前辈铺路

  在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姜昆畅谈了自己几十年的从艺经历。“我的爸爸是小学教师,妈妈是居委会干部,我是普通的学生。”姜昆说自己的文艺细胞得益于“黑土地”的滋养,17岁时,姜昆离开北京来到黑龙江,“我从小就是一个文艺爱好者,看了很多作品,在业余宣传队开始文艺创作。”

  在讲座中,姜昆很动情地回忆了和相声大师侯宝林、马季的过往。“侯宝林亲自到黑龙江来接我,大家一起拍照片,侯宝林先生站在旁边,而把中间的位子按着让我坐,当时侯宝林在文艺界已经有着很高的地位。他说,‘我们要培养姜昆,让他坐在这里,就是要他以后记住,自己是从哪儿来的。’这就是老一代艺术家对年轻人所寄予的期望。”

  “我和马季老师也合作了很多作品。”姜昆还带来了不少老照片,他回忆有一年在春晚舞台上,自己和侯宝林、马季两位大师同台,“侯宝林说,马季是我的学生,你是马季的学生,这就是传承。”姜昆每次提到两位前辈,都感触颇深。

  “不仅是在文艺界,在各个领域,不管我们走得有多远,都不能忘记前辈铺的路。”姜昆认为,在浮躁、眼花缭乱的当下,需要有一个时刻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从哪里来。不忘初心,才能砥砺前行。

  艺术工作者练好本事外还要靠人民

  姜昆自始至终把观众放在第一位。他永远记得相声大师侯宝林说,“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也铭记马季老师曾告诫自己,“你是相声演员,你的舞台就是你的战场,你在这个舞台上能站多久取决于你的创作,人民群众什么时候不给你鼓掌,不欢迎你了,那就是你的艺术生命到头了。”

  当天,姜昆语重心长地对无锡文艺工作者们说:“背景、后台、门路、圈子,对于艺术家来讲一钱不值,艺术家就应该练本事,除了本事以外靠人民、靠人品。”姜昆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2005年,姜昆开始全国各地义务演出,迅速成为中国文联全国性的大型公益品牌性活动。十一个艺术家协会都按期走下基层,义务慰问演出活动如火如荼。2013年,成立了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中国曲协在文化艺术界竖起了一面旗帜。

  从矿场到高原,从酷暑烈日到冰天雪地,姜昆花了不少精力在公益演出上,也给他留下了很多印象深刻的经历。有一年,他和演出团队专程来到黄海前哨开山岛,慰问在那儿已经奋战28年的夫妻王继才、王仕花。“他们的事迹令我感动,我一定要为他们送去欢乐。”姜昆表示,“我们去演出的时候,风浪非常大,甚至有一段我是爬着悬崖下来的,退潮的时候都上不了船。”还有一次在西藏,姜昆希望孩子们多给外宾献哈达,但是孩子们还是把几十条哈达都戴在了他的脖子上,“那一天我哭了”。

  这些,都让姜昆深刻体会到:你离人民有多近,人民对你有多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