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关于无锡市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与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1年1月19日 在无锡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赵 鞠

  第一部分 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年财政运行健康平稳,各项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财税改革稳步推进,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确定的预算工作目标。

  一、预算执行总体情况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75.7亿元,增长3.8%;加上上级补助收入等598.4亿元,总收入1674.1亿元。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14.9亿元,增长8.7%,上解上级等387.4亿元,收支结余71.8亿元按规定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988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等451.3亿元,总收入1439.3亿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当年支出1111.4亿元,调出资金等183.9亿元,年终结余144亿元。

  3、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7.9亿元,加上上年结转收入5.8亿元,总收入23.7亿元。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3亿元,调出资金12.1亿元,结转下年3.3亿元。

  4、全市社保基金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全市社保基金收入552.3亿元,支出786.5亿元,当年需动用历年结余239.5亿元,当年收支结余5.3亿元。

  (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1、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8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等362.2亿元,总收入468亿元。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6.5亿元,结转下年12.8亿元,收支结余38.7亿元按规定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71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等92亿元,总收入263亿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58.6亿元,调出资金支出等63.9亿元,年终结余40.5亿元。

  3、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均为12.7亿元。

  4、市区社保基金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市区社保基金收入407.2亿元,市区社保基金支出560.4亿元,当年需动用历年结余157亿元,当年收支结余3.8亿元。

  二、重点领域预算支出成效

  (一)围绕夺取“双胜利”,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全力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第一时间启动资金拨付快速通道、政府采购绿色通道、财政服务直通通道“三大通道”,全力保障防控防治工作,2020年全市安排疫情防控资金26.1亿元,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方面支出。立足常态化疫情防控,支持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等项目。大力支持复工复产复商复学,兑现疫情政策性补贴超20亿元,引导金融机构投放优惠利率贷款超200亿元,帮助企业纾困解忧。

  (二)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支持打好全面小康收官仗

  加大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力度,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达80%。突出教育优先,教育投入31.2亿元,支持加快教育设施布局调整,加强中小学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强就业保障,市级用于稳岗返还、就业创业扶持、职业技能提升等各类就业创业资金21.7亿元。卫生健康投入27.8亿元,支持医疗布局调整、医疗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住房保障投入15.3亿元,其中:住房保障专项资金3.5亿元,用于保障公廉租房建设和发放租赁补贴。安排4000万元巩固全市98个重点帮扶经济薄弱村脱困转化成果,市本级发放困难群众补助资金9000万元。市区企业退休人员月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标准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位列全省第二,孤儿养育标准位列全省第一,特困供养标准位列全省第二。

  (三)纵深推进产业强市,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级全年兑现现代产业发展资金30亿元,全力支持人才引育、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优势产业集群打造,打好产业强市纵深仗。不折不扣落实减税减费减租减息政策,在去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基础上,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340亿元。支持创新驱动,市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入9.1亿元,全力支持“卡脖子”技术研发和产业链集群发展。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带动效应,政府投资基金新增13支特色子基金,新增投资项目73个、金额17亿元;信保基金发放贷款217亿元,平均利率降至4.4%。

  (四)扩大政府有效投资,支持区域一体化发展

  加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财力保障,宜马快速通道、地铁4号线、市域S1线、312国道快速化改造顺利实施,江大附院顺利启用,地铁3号线开通运行,精卫二期、儿童医院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积极开展对上争取,全市争取地方政府债券246.3亿元、抗疫特别国债27.7亿元、特殊转移支付6.2亿元,其中省级下达新增债券额度增长71%,争取一般公共预算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61.5亿元。

  (五)构筑安全底线,支持打好重大风险防控攻坚仗

  支持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保持安全领域稳定投入,支持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建设、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提升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加强桥梁安全监测加固资金保障。确保粮食安全,持续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增效,拨付资金3.6亿元。落实我市农产品稳产保供政策意见,农业融资担保业务在疫情防控期间实行零费率政策,年末在保余额居苏南第一位。

  三、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及财政管理改革工作

  (一)积极应对疫情冲击,推动构建“三大收入”新格局

  税收收入保持稳健运行,加快落实《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地方财源建设的实施意见》,探索完善基层综合治税机制,多措并举深化财源建设,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和质量全省排位均有所提升。盘活资金资产资源,建立激励制度,调动各地区盘活城市资源的积极性,全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创历史新高;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当年收入近18亿元。

  (二)加大财力下倾,协力保障基层运转

  制定印发《无锡市落实“六稳”“六保”要求保障基层运转的实施意见》,从财政体制、综合平衡、民生投入等方面提出保障基层运转的17条具体举措。建立对乡镇(街道)基本财力直接补助制度,下达2020年度市对区教育一般转移支付和镇街基本财力保障奖补等资金4.5亿元。用好中央、省直达资金,特别国债、新增债券90%左右分配基层。

  (三)坚持精打细算,构建完善厉行节约机制

  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出台《关于优化支出结构带头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意见》,传导压实过“紧日子”要求。按照“有保有压、有进有退、有增有减”原则,2020年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预计比2019年下降15%以上,压减非刚性支出12.7亿元,建立预算动态调整机制,调整预算额度10.8亿元,用于保障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民生领域。

  (四)优化财政体制机制,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水平

  优化财政体制,制定《新一轮市对区财政体制调整方案实施办法》。制定《无锡市医疗卫生领域、科技领域、教育领域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逐步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与区财政关系。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支持锡澄轨道S1线PPP项目稳步推进。提升国有资产治理能力,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启动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

  (五)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研究出台预算绩效论证(评估)管理办法和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1+N制度体系。优化财政一体化系统,实现对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双监控”。加强跟踪指导,把好第三方绩效评价质量关及评价结果应用关。将绩效管理目标纳入2020年财税高质量发展预期目标,推动部门单位构机制、建制度,强化绩效主体意识。在全市开展预算绩效管理优秀案例遴选活动,上下联动、以点带面、示范推广,进一步提升全市预算绩效管理整体水平。

  第二部分 2021年预算草案

  一、2021年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2021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全力支持“六稳”“六保”工作,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加大优化支出结构力度,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益,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为全市“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预算编制遵循以下原则:突出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坚持勤俭办事、节用裕民;推行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坚持目标导向、绩效优先;坚持底线思维、防范风险。

  二、2021年预算草案

  (一)全市四本预算汇编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计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1130亿元,增长5%,加上上级补助等514.5亿元,总收入1644.5亿元。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1305亿元,增长7.5%;加上上解上级等339.5亿元,总支出1644.5亿元。

  2、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预计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989.6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等350.5亿元,总收入1340.1亿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122.7亿元,加上调出资金等217.4亿元,支出总计1340.1亿元。

  3、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预计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6.5亿元,加上上年结转收入3.3亿元,总收入19.8亿元。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9.6亿元,加上调出资金等10.2亿元,总支出19.8亿元。

  4、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收支预计

  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收入331.5亿元,支出331.4亿元。当年需动用历年结余5.3亿元,当年收支结余5.4亿元。

  (二)市本级预算草案

  1、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计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6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等366.8亿元,总收入475.4亿元。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2.4亿元,结转下年13亿元。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预计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69.8亿元,加上上级补助等78.5亿元,总收入248.3亿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230.5亿元,年终结余17.8亿元。

  3、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预计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9.5亿元。按照“收支平衡、不列赤字”的原则,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9.5亿元。

  4、市区社保基金预算收支预计

  市区社保基金预算收入276.5亿元,下转第8版>>>

  关于无锡市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上接第3版>>>社保基金预算支出277.9亿元。当年需动用历年结余4.7亿元予以平衡,当年收支结余3.3亿元。

  三、2021年深化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措施

  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编制覆盖面,市本级331个预算单位全部编制预算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同时,结合财政一体化系统改造项目库管理最新要求,在优化预算绩效论证(评估)分类方式的基础上,对市本级2021年专项资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申报库项目实施ABC分类论证,共审核2021年专项资金预算项目730个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2个。

  第三部分 2021年市本级预算保障重点及工作措施

  一、2021年市本级预算安排的保障重点

  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围绕落实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保障力度:

  全力支持构建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在确保应急救治、联防联控资金足额到位的基础上,加强应对疫情财政政策保障,切实保障医疗防控物资供应,大力支持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筑牢疾病防治基层网底防线。

  全面深入推进产业强市和创新驱动战略。围绕“十四五”全市产业投入350亿元目标,产业领域预算增长36%,支持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做强科创湾区“主引擎”,加快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等重点产业链,以及集成电路制造业中心、太湖实验室等新增重点产业项目;落实“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2.0政策,支持推进“锡引”工程。

  实施与扩大内需战略相适应的财政民生政策。民生领域预算增长12.3%,聚焦高水平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构建多层次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加大创业、就业等方面投入,支持解决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及应急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保障和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分类施策健全兜底保障服务,支持建强全生命周期民生保障体系。

  支持美丽无锡建设。环境维护城市管理领域预算增长12.7%,以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为目标,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太湖水、黑臭水体、污水处理等水环境项目支持力度,支持做好蓝藻打捞处置等工作,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支持关键领域实施精细管理,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标,提升市政环卫设施养护和城市环境整治标准。

  保持政府投资支出强度。政府投资预算安排增长20.7%,聚焦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建设区域交通“大通道”,支持锡澄S1线、苏锡常南部高速、宜马快速通道、轨道交通、锡澄骨干河网畅流活水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高浪路等城市干线快速化改造和市区道路优化加密,全面提升外联内畅水平,加快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交通联结融合、城市协同创新。

  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领域预算安排增长14.7%,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支持巩固经济薄弱村脱困转化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二、完成2021年预算的主要措施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财源建设效能

  积极应对新形势、落实新要求,多措并举深化财源建设。一是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巩固减税降费成效,做到应减尽减;进一步推动网格化综合治税,提高收入质量,做到应征尽征。二是培育壮大税源,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深入推进产业强市,全力支持太湖湾科创带建设,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培育壮大财源。三是加大存量盘活力度,科学把握土地资源运作节奏,规范非税收入征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继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二)推进共建共享共治,调动各方发展积极性

  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各地同心同向发展。一是促进产业投入协同,引导各地各级财政协同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科创载体建设、产业人才引育等,共同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二是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在重点道桥水利工程、太湖治理、市域轨道交通等领域,探索构建共建共享共治机制,发挥好集中财力办大事优势。三是共同抓好对上争取,积极争取中央、省更多资金配套和政策试点支持我市,指导各地区提早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前期准备、评估遴选等工作。四是深化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合理划分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三)创新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并重,进一步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引导撬动各类资金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导作用,积极对接国家、省各类基金,支持引进更多头部投资基金。运作好天使投资基金,促进创新型企业培育。二是抢抓资本市场发展机遇,进一步优化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用好资本做大做强。三是探索通过规范的PPP、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政策性银行专项贷款等方式,多渠道引进社会资本进入“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

  (四)兜牢防风险底线,保持定力化解重点领域隐患

  落实市委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做好新形势下财政平衡文章,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支持做好维护经济、社会等领域安全工作。兜牢“三保”底线,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坚决防范基层“三保”风险。加强中期财政规划、政府投资计划之间的统筹协调,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五)深化管理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水平

  持续推进财税改革,不断完善财政治理体系。一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围绕“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加强预算支出与各类存量资源的有机衔接,增强对全市重大发展战略的财力保障。二是强化预算约束,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将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实落细,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节用裕民,严把预算支出关口,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三是深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探索对重点支出、重大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估,推广一批有实效、可借鉴、可推广的绩效管理经验,全面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四是强化财政信息化建设,探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以信息化推进预算管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