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太湖周刊

南长街上的老营生(下)

  □叶建兴 文/图

  补锅匠

  当下的孩子们肯定没有听说过这一行当。靠近伯渎港附近有无锡著名的王元吉锅厂,这家不大的企业除生产家用煮饭烧菜的锅外还制造洗澡用、农村煮猪食的大铁锅。四里八乡哪一家人不用铁锅,但铁锅用久了,一层层锅灰就会掉落,锅底便薄了、破了,那就得请补锅匠翻新。补锅师傅大多是个体户,随身带着火炉(一般烧汽油或煤油),从油腻腻的纱布里取出纯生铁铁块,熔化为赤红的铁水后,用长柄小铁勺舀取,待稍微冷却,将这个红火球滚落在破损的锅面上,再用棕等材料上下挤压,填补漏洞。青烟飘舞间,火球渐渐变成铁色。冷却后用磨刀石和铁砂皮纸磨平。如此修补好的锅又可用上好多年。

  修棕棚

  南长街的大街小巷里常有师傅扯着喉咙以悠扬的曲调喊:修棕棚啰,修棕棚!那时床上一般是木板,家境好些的则用棕棚。棕棚多是根据床的尺寸定制,木框四周都是木孔,师傅用棕绳交叉穿在孔内,绷得紧紧的。睡棕棚比木板床要舒服些,透气性好,被褥不易还潮。但时间久了,棕绳会松,或者鼠咬虫蛀,棕面上会有破损。这就必须请修棕棚师傅了。一般是二人一档,肩上缠有许多股簇新的棕绳,包里有铁爪、凿子等工具,一根根去除烂绳后换上新棕绳,或将已松弛的绳,一股一股解开,重新绷紧。忙活大半天,竖在墙上阴干。

  弹棉花

  那时寻常人家的寝具是单一的,就是棉皮,大家称之为棉花胎。用久了,尤其是经过一个冬天后,棉花胎就会板结,充满潮气,这时就得请弹棉花师傅来弹棉花,让黯淡板结的棉花恢复松软、洁白如新。一般是春天,但最好是等到夏天再请师傅上门来翻新棉花。因为此季空气爽,阳光好,适宜弹。师傅们把门板卸下来,将旧棉花胎铺好,赤着膊,弓着身,肩扛偌大的铁丝弓,用工具敲击钢丝,形成共振,慢慢把棉花化开。渐渐地棉花絮飞扬飘荡,沾在弓线上,沾在师傅汗流浃背的身上。弹好的棉花洁白松软,师傅夫妇再用红绿色线呈菱形蒙于胎面,就算完工。“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只是辛苦了师傅。

  皮匠

  这手艺也不多见了。旧时牛弄里、南河滨菜场都有皮匠师傅。帅哥靓妹会请皮匠师傅把自己的三节头皮鞋和高跟鞋底钉上铁掌。穿上钉着铁掌的皮鞋在石子路上笃笃地走,发出悦耳清脆的声音,既能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又能告诉你我穿着时尚的皮鞋,以博得惊艳的回眸。当然更多的生意是补鞋,换个底,或是换鞋头,以难易程度和换皮用料定价。皮匠师傅粗糙的双手用上过蜡的扎底线,在皮鞋上穿针引线,上油打光,满足你脚底的风流。

  热闹的南长街,老人们来怀旧,年轻人来寻觅与万象城、海岸城等大商场的不同风物,这或许就是老街的魅力所在。随着一次次工业化浪潮的到来,这些营生、行当、手艺已是历史的陈迹,各式匠人们的吆喝也已渐行渐远,但是我们正是从彼时走来,与之息息相关。这些匠人以及他们的手艺正是这城市的底色。从前的生活我们固然回不去了,但有关部门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能否收集些老照片、老物件,开设个民俗展示馆,以重现当年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民俗风情。毕竟,这是历史街区不能忘却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