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救护中心人员通过网络远程指导

50多只野生动物就近放生

  本报讯 昨天是第八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记者从无锡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获悉,随着人们对野生动物认识的提高和救护平台的完善,近年来,我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动物收容数逐年减少,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被市民“捡拾”后在救助中心人员的远程指导下“就近放生”,极大提高了救助效率和动物成活率。

  据悉,去年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共接收动物29批次、35只,批次和数量与前年相比大幅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以往市民在遇到疑似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时,往往会第一时间报警求助,或直接送到市救护中心,但随着“救护中心——公安网络执法”平台的不断完善,通过电话或是网络渠道,不少野生动物就能在救护人员的指导下直接就地放生,而不再走“送到救护中心以后再放生”的程序。

  “从去年我们接报的案例看,不少依然是暖心的误会。例如,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雏鸟宝宝‘蹒跚学步’的时节,有的市民看到小鸟在地上扑腾,以为是受伤了,向我们求助。通过视频、图片分析小动物无恙后,我们会指导就近放生。”救护人员介绍,在野生动物的“意识”里,被捕获就相当于面临死亡威胁,所以人类的善意帮助极有可能给动物带来惊吓、造成应激反应。因此专家建议,即便看到鸟儿受了轻伤,也不要着急施救,应让鸟儿在野外自行恢复。

  据悉,去年像这样远程指导、不记录在案的救护有50余例、涉及野生动物50多只,主要为白鹭、夜鹭等本地鸟类,救护总数已超过实际登记在案的收容数量。“这也标志着,救护中心不再是一个单纯接纳野生动物的机构,而转变为一个接地气的生态教育和科普指导站,救助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救护人士说。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科普宣传教育的开展,有更多市民主动将不合法饲养的野生动物交给救护中心妥善处理。去年收容的35只野生动物中,除了有苏卡达龟、泰加蜥等较为熟悉的“禁养”动物外,还有8只鹦鹉。“在收容的动物中,宠物鹦鹉占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市民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知识的缺乏。”专家表示,合法的可当宠物饲养的鹦鹉只有虎皮鹦鹉、鸡尾鹦鹉、桃脸牡丹鹦鹉三种,像琉璃金刚鹦鹉、折衷鹦鹉等品种均是国家保护动物。为此,专家呼吁市民在饲养前认真查询相关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王怡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