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发力打造融资“绿色通道”、委派“知农经理”深入专业合作社现场办理信贷签约……春耕时节,由无锡众多金融机构各自组成的“金融惠农小分队”,纷纷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民们送去金融活水。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已有金融机构在全面推广小额信用贷款产品的基础上,又推出诸如乡村振兴贷、产业信贷通等产品,助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优、供给质量更高、综合效益更好,努力为“十四五”期间全市“三农”开新局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由于“三农”信贷相对风险大、成本高而收益低,长期以来成为金融支持薄弱之处。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2020年我国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今后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就要求锡城金融机构在持续支农惠农的同时,还要注重“职能转换”,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调整工作重心,统筹所有资源,加快建设成为集农村融资、评级评估、支付结算、信息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服务站”,确保农村金融服务再升级、再创新业绩。
无锡“三农”优势独特、潜力巨大,可为金融机构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去年,我市列入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范畴的18个项目,总投资159.7亿元,位居全省第一。这表明“三农”领域正释放出巨量的投资需求,为金融机构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目前,我市金融机构打造的“锡农贷”“惠农便捷贷”等涉农信贷产品,已获得许多农民认可,但主要停留在鼓励农民扩大种养规模、更新农业设施等层面;且随着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主体、数额、期限、产业等方面的多元化,“三农”领域融资或将出现新的难点。金融机构必须不断加大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力度,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方可满足农民的“胃口”。
据介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好种业翻身仗、建设高标准农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将是我市“十四五”期间“三农”的重头戏。锡城金融机构不妨围绕上述重点工作,在金融支持政策、信贷投放规划、特色产品服务等方面科学谋划、主动对接。特别是切实按照中央一号文件中“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有效信贷投放,确保涉农贷款持续增长、乡村振兴贷款所占涉农贷款比重持续提升。此外,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兴旺,这也是金融服务的重要发力点,金融机构可在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产业链金融等方面下功夫,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提供有效金融保障。
当然,由于“三农”领域所涉及的是面广量大的工作,当前某些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法律制度建设仍相对滞后,因此在信贷过程中必须依靠法治的引领和保障。尤其是金融机构应在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凝聚系统发展合力,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方面,能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相关政策举措上升至法律层面,使之既可有效规避自身信贷风险,又能很好地惠及“三农”,真正实现“双赢”。(刘兴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