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教育周刊

我们如何改变一个习惯?

  □马彩红

  编者按: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今天的他们,身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时代,云端课堂打破了教育围墙,但那些“成长的烦恼”也不容忽视。今起,本刊推出“写给少年的你”专栏,邀请无锡教育人为全市青少年写一封信,为他们拨开迷雾,指点迷津,共同助力今天的“小树苗”成长为中华民族的参天大树。

  身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时代,生活充满选择和诱惑。你是否知道,每个选择都有它的后果,你可以选择你想要的,但需要为承担后果做好准备。

  少年的你,已不是一张白纸,在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中,已养成了各种各样的习惯,有好习惯,也有不怎么好的习惯。改变一个习惯,往往比养成一个习惯更难。但不管多难的事,只要去做,就一定能改变。

  今天就跟同学们谈谈如何改变一个习惯?

  首先,在思维方式上,你要相信自己能改变,并愿意努力去改变。很多同学觉得,很多习惯,由来已久,要改变谈何容易?如果你抱着这样的想法,改变肯定很难。我的建议是:把“我做不到”,改成“我知道这有些难,但我愿意去试试,别人可以做到,我也可以做到”。思维方式变了,改变也就没有那么难了。

  其次,在行为方式上,要从小事做起。开始改变,不要一下子制定一个宏伟的目标,想要一个大改变,那样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改变意味着走出舒适区,小的改变引起的不适不会太严重,容易开始,也容易坚持。你可以定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譬如每天做几道小题,背几个单词,跑步一圈等等。要心平气和地前进,日积月累地巩固。

  第三,有些习惯的改变,需要物理上的阻断。譬如零食,譬如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远离是最好的办法。我就有这样的经历,工作累的时候喜欢在晚上睡觉前看一会iPad,本意是放松一下,但每次都看到很晚,影响休息。有一段时间甚至进入了晚上熬夜、早晨自责的恶性循环。直到有一天,把iPad锁进另一个房间,隔断跟它的联系。

  第四,必要的时候,可以寻求外力的支持。我觉得习惯也遵循牛顿第一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时候,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要改变,需要一个外力。管不住自己的时候可以寻求同学、家长或老师的帮助。请一个人专门监督你的某一个不良习惯,及时提醒,效果应该会不错。

  改变是一种选择。面对一个不怎么好的习惯,关键是你的选择,你想改变,你能坚持,你相信滴水穿石、集腋成裘的力量,你就一定能改变。

  英国剧作家王尔德说:“起初是我们养成习惯,之后是习惯养成我们。”

  愿少年的你,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用你的好习惯,成就你的好人生。

  (作者系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