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策/文
高光时刻,网络流行语,据说源自英文单词,是精彩时刻的意思。网络语言被很多人排斥,我倒觉得有些网络语言颇为生动形象,这大概也与科技时代追求即视感有关。若说精彩,精美而多彩,给人们留有想象空间,但也会让现代人不耐烦:现在谁还有时间想象!而说高光,眼前顿时会浮现出舞台上最炫目的那一束光,和那一束光下亮丽的人或物。高光与时刻连缀在一起,最亮丽的事物有了时间限制的遗憾或满足,这个词便更有了勃勃的生机。
而高光时刻这词用以形容某某人生的一段,似乎就更准确些。一个人的高光时刻,一定是他钟爱的事业达到一个高峰的时刻,是他的心愿得以满足,他的理想得以实现,他的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刻。卢嫈的新作名为《不可复制的高光时刻》,高明,贴切,吸引读者,值得点赞。
《不可复制的高光时刻》,是卢嫈的第三部著作。非常有幸,她的第一部书《铿锵玫瑰》和第二部书《氿城警事》,我都拜读过。三部书如同文学路上三个扎实的足迹,标注出卢嫈的写作经历,也记录着卢嫈的心路历程。公安宣传文化的工作不是轻松的,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警种,而只是一种符号或一种标签,它往往需要贴上了这个标签的人要和一线民警一样地冲锋陷阵,然后再在卸下盔甲的短暂时间里让头脑冲上第二个战场。体力和脑力的交替作战,支撑着自己的只有精神和毅力。这种精神和毅力来自对文学的热爱,更来自和战友们感同身受的深厚情感。因此,宣传文化民警并不同于普通记者或作家,文化人与警察的身份融合,使他们的工作更具使命感,也更有奉献精神。
这种奉献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悄然无声的。只有当你有过在深夜别人都睡下的时候打开电脑的经历,你才会体验到这种奉献的艰苦,与这种奉献的愉悦。
公安宣传文化事业这些年蓬勃发展,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忙碌可想而知。卢嫈的新作品一篇篇地发表出来,写英雄的事迹,写自己的感悟,写供人警醒的案例,也在难得的闲暇时写写山水花草的姹紫嫣红。收录在卢嫈这部《不可复制的高光时刻》中的,就是她这几年的新作。读罢掩卷,总的感觉文字仍旧清新,笔调却在稳重中更见幽默亲切,对公安事业的热爱,则更在内敛中显出了深沉厚重。读卢嫈的作品,如与聪慧的邻家小妹交谈,轻松活泼里时显睿智,也有深刻而清晰的思考,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感悟。
如果单纯从一个作家的角度而言,他的高光时刻也许就是一部新书出版,而且受到好评的时候。但从一个公安宣传文化人的角度看去,这样的高光时刻并不足以表达出作者内心的丰富世界与追求。他们的身影,永远站立在公安事业的大格局中,是高速运转的国家机器中的一枚螺丝钉,一滴润滑剂。说得更准确一些,他的命运、他的荣辱,应与国家的命运、事业的盛衰紧密联系。我们从这个高度来看,卢嫈的高光时刻,在她投身公安文学事业的那一刻,在她获得荣誉和表彰的那一刻,更在她笔下的那些英雄事迹让读者心灵撼动的那一刻。而卢嫈的高光时刻只是这支队伍的一个缩影,因为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这支队伍里,有你,有我,有他,有属于所有人的高光时刻。
(张策 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
读者感言
“爬格子”有多辛苦,卢嫈最清楚,因为她一直在这样的岗位上战斗着,兢兢业业,不知疲倦,佳作不断,令人惊叹!看她左胸前挂满的立功奖章,用“肃然起敬”来表达敬佩,都会显得太轻。
——中国作协会员、全国公安诗歌诗词协会理事 郑天枝
收到鲁院作家班卢嫈作品集《不可复制的高光时刻》,一名文字民警胸前竟然挂满了奖章,这就是文字的神奇魅力。
——中国作协会员、河北省大成县公安局 崔楸立
警察不惟勇与智,更兼细心与善良,在日常里,在微言细行中。“永不关机的手机”绝不是为了朋友圈,“猎狐骁将”几个月浑身酸臭,其实完全没有外人想象中的光鲜,“网红民警”红的是不知疲倦的眼和坚守平凡的赤子心。
——宜兴市公安局 黄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