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科创周刊

惠山区新型研发机构可持续生长解析——

让实验室“原创”加快走进产业现实

  □本报记者 朱洁

  最近,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召开三届三次理事会,一下子来了5位院士,共同为新型研发机构的未来谋大局。自2012年惠山区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以来,已建成新型研发机构12家。“不与高校争名,不与企业争利”,让科研成果加快走出实验室,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引擎——这是连日来记者走访惠山区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听到最相通的“经营”理念。

  一系列项目的合作、一批创新成果的涌现显而易见,但又远不止如此。透过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可以看到新的产业气象:研究院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结合愈紧;项目不是合作的唯一,已有了着眼“在地扎根”的自我成长规划。而推动新型科研力量可持续生长、复制扩容,更是区域发展的长久课题。

  研究院初心

  从创新链向产业链进军 让更多“原创”打入市场

  走进洛社,可以深切感受到研究院与企业互动带来的新气息。

  “没想到做得这么好。”3月26日下午,位于洛社镇的南航无锡研究院内,省工信厅的专家组正在对该院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现场审核测试,不由如此感叹。据悉,南航无锡研究院是全省唯一获得2020年江苏省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资质的科研院所。平台运营一年多,已服务十多家企业。作为惠山区最早一批引进“一镇一院一产业”的一员,南航无锡研究院的落户正是顺应了区域产业特色和发展需求:洛社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而研究院的技术强项是智能制造,建院的“初心”就是通过技术的研发服务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这份“初心”在企业订单上已有显现。斯达新能源就是南航无锡研究院服务的企业之一。研究院帮助企业开发的研磨抛光垫产品对标的是国际品牌3M的产品,价格只有进口产品的1/3,性能已与进口产品十分接近,产品由此而进入富士康的供应链,打破国际垄断。这家企业当前的订单每月呈两到三倍的增长。

  “新型研发机构就是要把尘封在实验室的原创技术成果打入市场,有效破解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难题。”南航无锡研究院院长唐敦兵说。以前,科研院所主要以服务、研发为主,如今更多开始向产业链中的“供应商”角色转化。华科大无锡研究院2.0版本规划则提出“打造在行业有影响力的创新机构,从创新链向产业链进军”。

  链条长效化

  不是跟着项目来或者走 以“自我成长”在地扎根

  当前,国内多地采用引入新型研发机构落地的方式为企业赋能,但需正视,有些科研院所落户地方后,与当地产业结合度不够。如何发挥效应,形成长效机制?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副院长王立成认为,“一是前期有合作基础,且与产业、企业需求匹配度高;二是有人才支撑、有领军人物。”

  需求的匹配度不仅体现在标杆示范项目,更有一些生动场景。在蓝力重工布局新业务遇到焊接质量不够稳定难题时,江苏集萃复合材料装备研究所出手,提供技术和装备成功解题。之后,蓝力重工把上下游企业的技术需求主动传递给研究所,技术解题的范围逐步扩大。

  互动越多、扎根更深。这些院所正通过科研平台,吸引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力量、培育人才团队。“需要专职化、常驻本地化的核心团队,不能有项目就来,无项目就走人。”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相关人士介绍,研究院2021年的规划是形成200名以上在地化、专职化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研究院的主体应该是学校的人才团队,应相对稳定,再根据项目需求招聘工程师。”唐敦兵认为。人才培育和项目合作相辅相成,南航无锡研究院就有学校老师在参与合作过程中,完成了从副教授到教授的评定。在江苏集萃复合材料装备研究所副所长李富才的认知中,服务地方的同时也是成长自己。

  “自我成长”的意愿较为普遍。采访中一些人士认为,新型研发机构要明确自己的功能和定位:不跟高校争学术之名,也不跟企业争产品之利,而是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由“纸上”变为现实。

  扩容方法论

  离不开阳光雨露滋养 也少不了“指挥棒”引导

  从“一镇一院一产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到近几年引进麦德华、时玉舫、卢秉恒、叶林等院士团队,建成量子感知研究所、华泰创新药研究院、集萃复合材料装备研究所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这些创新力量不断服务支撑惠山区产业转型。该区科技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区内新型研发机构实施横向合作项目350余项,合同金额近1.2亿元。各新型研发机构新衍生孵化企业10家,累计衍生孵化企业65家。

  这一模式复制性如何?不少院所负责人都持“可行”态度。其中,市、市(县)区、乡镇多级政府的创新思维和办事效率是一大原因。采访中,一些院所的负责人表示,不仅是市、区,这里一个镇的服务效率,就刷新了他们此前的认知。这种来自心底的认可甚至让“先落地者”愿意主动“拉资源”落地。最近,德国一家从事电磁脉冲焊技术的龙头企业通过集萃复合材料所的牵线,已决定将中国总部落户惠山。

  模式的扩容也有方法论。新型研发机构要想落地、生根、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的滋养,也缺不了“考核指挥棒”的引导。唐敦兵认为,惠山区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新型研发机构开了多少场发布会、承接了多少项目、提供了哪些公共服务、孵化了多少企业、社会贡献几何等等的考核,都有细化指标。新型研发机构“干得好补贴多”的绩效考核创新模式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有专家提到,积极运用揭榜挂帅制、科技创新券等创新形式,可更好实现政、企、研之间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