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保健周刊

自学泥塑,作品再现革命场景

  3月30日,记者来到逸景苑王兆征的家中。他通过自学掌握泥塑技艺,创作出70余件主题泥塑作品,令人震撼。

  王兆征,今年62岁,退休前是一位纪检干部,也曾在区文体局工作过。爱上泥塑创作后不断练习,退休后更是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创作。

  王兆征在家中布置了一个泥塑陈列室。120多平方米的空间摆满了大大小小的作品,大部分是红色主题泥塑作品,也有部分民俗类泥塑。他说,每天忙完接送小孙子、买菜等家务,都会在这里查找素材、构思作品。他添置了很多陈列架,作品摆放有序。制作泥塑需要的工具和材料,都收纳得井井有条。

  王兆征向记者讲述了他泥塑创作的缘由。他曾在原南长区文体局工作了30年,工作期间接触到不同的艺术类别,其中泥塑让他格外有一种亲近感。“‘阿福阿禧’惠山泥人陪伴我们长大,泥塑是无锡的品牌,作为无锡人能为传承本地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他说,泥塑能把曾经的历史、把对生活的感受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具象化,打造出一个精神家园。他投入到泥塑的学习中,不但自己摸索,还向泥塑大师徐根生学习了一年。他给记者演示手捏泥人,短短几分钟,一个头戴军帽的红军战士形象就赫然眼前。

  “泥塑创作是一个促进自己不断学习的过程。”王兆征说,他在构思作品时,会查阅很多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比如汉代的服饰什么样、江南园林有何特色,他都精确地表现到作品中。

  随着技艺日益精进,王兆征开始创作红色主题泥塑。“我是一名党员,我有义务把我们党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尤其是年轻人。”这是他创作红色主题泥塑的初衷。为了完成作品,王兆征翻阅了大量历史书籍、观看相关影视资料,做好笔记,力求还原当时的场景。他告诉记者,这组作品共23件,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而且还在不断完善中。这组作品包含血战湘江、中央红军到陕北、渡江战役等场景。作品中,有的战士奋力划船,有的战士英勇抗敌,每个人的表情和随身携带的装备各有不同,惟妙惟肖。“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得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王兆征说,他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他的作品牢记这些历史。

  这组作品曾在梁溪区少年宫集中展示,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喜爱。这也更激发了王兆征的创作热情。如今,“魅力梁溪廉洁文化专线”“壮丽祖国山河”等主题作品也在创作中。

  (王菁)